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踝骨骨折患者选择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踝骨骨折患者于2018年3月-2020年8月就诊。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踝骨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颈椎小关节错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针刀为主配合牵引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针刀治疗的方式,研究组使用针刀为主配合牵引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有效率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刀为主配合牵引等治疗方式,拥有显著的治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应用和推广在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针刀配合牵引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推拿结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中医推拿,给予观察组中医推拿+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VAS、JOA评分、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联合使用中医推拿、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疼痛感和腰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推拿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 VAS JOA评分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取我院晚期胃癌患者56例,随机分研究组(甲磺酸阿帕替尼)与对照组(替吉奥)各28例,评估两组疾病控制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阿帕替尼组患者腹泻、口腔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替吉奥相比,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有别于替吉奥,高血压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患者耐受性良好。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替吉奥 晚期胃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种手术方式治疗蹄铁型肛瘘的疗效。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蹄铁型肛瘘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8.30±1.29)d、住院时间为(13.84±1.55)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9.85±2.50)d、住院时间为(25.90±2.60)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是5.88%,对照组是26.47%,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在蹄铁型肛瘘治疗中利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具有确切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很少发生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手术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 蹄铁型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介入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成人患者1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首先接受介入治疗,并联合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 本次10例患者均接受联合治疗,治疗2月复查结果显示,其中6例评价为优良,占比60.00%(6/10),3例评价为尚可,占比30.00%(3/10),1例评价为较差,占比10.00%(1/10)。结论 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选择介入+中医中药联合治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中医中药 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用针灸治疗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84例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2例,用常规物理疗法,观察组42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比参照组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有差异(P

  • 标签: 针灸 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联合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96.37%VS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以较快的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 热毒宁 小儿 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温痹通洗剂外用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21年3月- 2021年11月期来我院就诊的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痹通洗剂外用中药熏洗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用西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WOMA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温痹通洗剂 外用 治疗 寒湿型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水针刀合通经方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通经方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经方联合水针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相比对照组的77.1%更高(P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 水针刀 通经方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血管再通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77.14%,其左心室射血分数(65.24±7.1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7.15±7.97)mm,优于对照组,且没有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再发心绞痛,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1例患者出现再梗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急诊PCI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诊PCI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