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进行行评估计分。结果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结论本评估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

  • 标签: 依从性 外渗高危人群 化疗周期 护理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精准和个体化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该模型预测有结核病史人群的耐多药结核病发病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杭州市12家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束肺结核治疗的1 881例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其中训练数据集1 719例,外部验证数据集162例。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耐多药结核病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并基于多因素Cox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系数、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纳入了10个耐多药结核病发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影响等级和评分范围依次为:密切接触史为1级,评分范围为0~100.0分;痰培养阳性持续时间2级,0~84.5分;不良治疗转归3级,0~52.0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阳性4级,0~48.5分;复治结核病史5级,0~40.0分;复治结核病非标准化学治疗方案6级,0~32.5分;肺空洞持续时间7级,0~31.0分;被动的结核病发现方式8级,0~25.0分;年龄<60岁9级,0~17.5分;规范的胸部X线检查频次10级,0~14.0分。对于训练数据集和外部验证数据集,该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3(95%可信区间0.807~0.859)和0.871(95%可信区间0.773~0.969),提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校准曲线具有较好一致性,训练数据集的1年、5年和10年耐多药结核病发病风险概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21、0.908;外部验证数据集分别为0.954、0.970、0.91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有结核病史的个体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风险。

  • 标签: 列线图 预测 结核,抗多种药物性 个体化 监测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在护理评估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案例,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评估,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两组患者入院之后不同时间段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并对其护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并对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同时并发症控制效果较为显著,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在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作为指导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并且作为急性心梗患者评估标准。

  • 标签: 血清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 护理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和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血液透析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老龄化数量仍在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机体组织、细胞形态和重要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下降,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等都是年龄老化的特征。从而使手术耐受性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它的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

  • 标签: 中老年 骨科 防跌倒 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肺部功能锻炼预防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长期卧床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3例,行强化肺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5.66%(3/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6%(14/43),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强化肺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肺部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 肺部感染 分类号R816.41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差,并发症多,因此在麻醉手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对其造成的影响。目前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两者结合以及全身麻醉法。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麻醉手术的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但是如何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 标签: 老年患者 麻醉方式 麻醉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接受静脉溶栓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和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95例患者,222例(75.3%)转归良好,73例(24.7%)转归不良。两组年龄(P=0.049)、空腹血糖(P=0.001)以及高血压(P=0.040)、卒中病因学分型(P=0.049)、抗血小板治疗方案(P=0.011)以及出血性转化(P=0.003)和sICH(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066;P=0.023]、空腹血糖(OR 1.203,95% CI 1.063~1.361;P=0.003)以及sICH(OR 20.126,95% CI 1.291~313.672;P=0.032)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双药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转归不良风险增高2.5倍(OR 2.509,95% CI 1.280~4.917;P=0.007)。结论年龄、空腹血糖及sICH是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溶栓后进行双药抗血小板治疗或许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血栓溶解疗法 抗血小板聚集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探究该干预措施对病患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 : 研究人员根据本次研究目标选取了符合研究需求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 112 名,将选取的 110 名病患分为基础组 56 名、实验组 56 名。将内科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基础组的 56 名病患,将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 56 名病患,对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 98.21 %, 基础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 85.71 % ,可见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p < 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对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插管率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排除重症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意识障碍、存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禁忌、需要紧急插管、拒绝插管、年龄<18岁及妊娠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HFNC组和NIV组,治疗过程中需要气管插管判定为治疗失败。记录患者治疗后1 h、6 h、12 h、24 h、48 h时生命体征、ROX指数、血气分析指标、超声参数以及气管插管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91例患者纳入研究,HFNC组46例,NIV组4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FiO2较基线均有明显升高(P<0.05),NIV组1 h及24 h呼吸频率较HFNC组降低(P<0.05),两组其余各指标在各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组治疗失败率为52.2%,NIV组为48.9%,生存曲线显示两组间插管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 h时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比值增加(OR=1.044,95%CI: 1.012~1.077),APACHEⅡ评分较高(OR=1.082,95%CI: 1.006~1.163),膈肌移动度升高(OR=0.341,95%CI:0.165~0.704)为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1 h时的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肺部超声评分(OR=1.353,95%CI: 1.034~1.772)及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比值(OR=1.097,95%CI: 1.038~1.159)增加,PaO2/FiO2较高(OR=0.929,95%CI: 0.884~0.977)、ROX指数较高(OR=0.524,95%CI: 0.332~0.826)、膈肌移动度升高(OR=0.119,95%CI: 0.030~0.476)为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中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HFNC与NIV均可改善患者氧合,两者在插管率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超声参数可能更有助于早期评估HFNC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中度急性呼吸衰竭 超声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行袖状胃切除术,与术后拔管时间相关的因素,麻醉用药是否影响拔管时间。方法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行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共28例。本研究就性别、年龄、BMI、ASA、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异常心电图、是否应用顺式阿曲库铵泵注、七氟醚/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镇静、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拔管时间大于半小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前进法及后退法均发现体重指数(BMI)是拔管时间大于30分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者体重指数与肥胖患者行袖状胃切除术,术后拔管时间大于30分钟独立相关。

  • 标签: 肥胖 袖状胃切除术 拔管时间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治疗的胫排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疼痛评分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 胫腓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训练配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的差异。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但干预后两组的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I、GSES、GQOL-74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生活自理能力 自我效能训练 激励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微创手术的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行微创手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输液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p

  • 标签: 脊柱骨折 微创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影响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用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按照妇科恶性肿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紧张焦虑程度、恐惧程度、护理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效果显著。

  • 标签: 人文关怀 妇科恶性肿瘤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40例。对研究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指标和患者的治愈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龄股骨颈骨折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静脉溶栓后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及列线图方法分析hs-CRP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43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其中63例(34.6%)发生SAP。SAP组与非SAP组年龄(P=0.006)、白细胞计数(P=0.044)、空腹血糖水平(P=0.003)、血清hs-CRP水平(P=0.001)、hs-CRP分类(P=0.001)及吞咽困难发生率(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以血清hs-CRP水平第1四分位数组作为参考,hs-CRP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18.790,95%可信区间4.771~74.007;P=0.001)和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54.054,95%可信区间12.248~324.088;P=0.001)是SAP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血清hs-CRP水平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可信区间0.742~0.868;P<0.001)。hs-CRP最佳截断值为5.54 mg/L时,预测S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11%和76.19%。列线图分析也显示,hs-CRP是SAP的独立预测因素(一致性指数0.862,95%可信区间0.738~0.986;P<0.001)。结论血清hs-CRP增高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SAP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肺炎 C反应蛋白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EORTCQLQ-C30评分为(70.39±14.3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EORTCQLQ-C30评分为(54.28±15.39)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EORTC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0.23±2.6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6.82±2.56)分,实验组患者SAS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为(37.34±3.2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为(45.69±2.63)分,实验组患者SDS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恶性淋巴瘤 化疗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安全性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中间导管组和非中间导管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信息。转归评估指标包括二次栓塞、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和死亡。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195例,其中中间导管组161例,非中间导管组34例。中间导管组各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非中间导管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信息方面,中间导管组取栓次数显著较少[2(1~3)次对2.5(1.75~4)次;Z=2.218,P=0.017],一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38.5%对20.6%;χ2=3.943,P=0.047),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显著较低(19.3%对35.3%;χ2=4.202,P=0.041)。在临床转归方面,中间导管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均与非中间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间导管是患者90 d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30,95%置信区间0.196~0.947;P=0.03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EVT中,使用中间导管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一次取栓血管开通率,降低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进而改善患者转归。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支架 导管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