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在肾上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8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患者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3~67(42±11)岁,左侧42例、右侧3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传统"三层面法"的患者纳入传统组(38例),采用中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后再游离肾上腺的患者纳入精准解剖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和平均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6~24(18.5±4.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传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1.4±15.9)min、(66.84±19.25)mL、(3.6±0.6)d、(1.8±0.3)d、(7.9±2.1)d,精准解剖组分别为(66.2±13.7)min、(50.34±15.66)mL、(2.2±0.4)d、(1.7±0.3)d、(6.2±1.4)d。精准解剖组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9、11.396、3.990, P值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见肾上腺危象、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中优先精准解剖肾上腺中央静脉并结扎,具有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后腹腔镜 肾上腺中央静脉 精准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L"形切口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76岁。1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神经来源6例,甲状腺组织来源3例,淋巴组织来源2例。均采用倒"L"形切口行肿瘤切除,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乳糜漏、膈肌麻痹、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单纯应用倒"L"形切口切除肿瘤共16例,中转全胸骨劈开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4例。手术时间130~350 min,平均214 min;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36 mL;患者住院时间为3.5~10.0 d,平均7.5d。术后1例患者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出现单侧膈肌麻痹。所有患者术后肩部及上胸部形态满意,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肿瘤7例,甲状腺来源肿瘤3例,畸胎瘤3例,淋巴瘤3例,支气管源性肿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3.0~40.0个月,平均20.3个月。在随访期间,15例患者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死亡。结论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中,倒"L"形切口能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此切口特别适用于瘤体大部分位于颈根部的肿瘤

  • 标签: 肿瘤 颈胸交界处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04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RC)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27 min,平均出血量478 mL,接受输血者16例(15.4%),平均输血量41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9 d。尿流改道方式上,Bricker回肠膀胱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3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1%(49例),包括肠梗阻、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尿路感染等,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作为T1期肾癌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广泛开展于临床,并运用于部分合适T2a肿瘤手术的治疗中。肾脏血流控制技术是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既关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又影响到术后患肾功能的远期预后。本文现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中肾血流控制技术的发展、运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肾切除术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报道3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中导丝断裂的病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本组3例患者中导丝断裂均发生在置入软组织扩张器械时且均听到了明显的异响。导丝的断裂均经C-臂透视得以证实。结果 3例患者中断裂的导丝均被完整取出。第1例患者断裂的导丝尾端位于切口附近筋膜层位置,用血管钳沿穿刺方向予以钳夹取出;第2例患者断裂的导丝尾端在C臂透视下用常规髓核钳予以完整取出;第3例患者断裂的导丝尾端在椎间孔镜直视下用镜下髓核钳予以完整取出。结论 操作不规范、器械老化及患者个体肥胖、肌肉发达等均是椎间孔镜中发生导丝断裂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导丝断裂,首先要确认导丝断端尾端的位置,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途径及方法将断端予以取出。

  • 标签:   椎间孔镜,并发症 导丝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肝切除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肝切除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肝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肝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肝动脉血栓、肝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肝切除结合肝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LRP)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16例高龄前列腺癌(PCa)患者(≥75岁),均行LRP,分析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5.8 min,平均出血量154.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9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3.6%(39例),包括尿漏、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LRP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8例,随机分为选择腹腔镜疝修补为A组(16例),无张力疝修补为B组(16例),传统疝修补患者为C组(16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在手术指标上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得到,选择腹腔镜疝修补的A组效果最佳,选择传统疝修补的C组最差(P<0.05)。且A组患者在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的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可完成对腹股沟疝修补,且主要以腹腔镜疝修补的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且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联系比较
  • 简介: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 标签: 曾国藩 识人 李鸿章 年轻人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SBRT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患者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鼻咽来源12例,非鼻咽来源12例,共34个肺转移病灶行SBRT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SBRT后出现新发病灶者13例,其中9例出现在SBRT治疗1年内。1年实际局控率为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5.2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46%;肺转移后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5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位于鼻咽和原发灶治疗后无瘤间期>1年者有生存优势。全组SBRT后均未观察到>3级放射性损伤,轻度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13%。结论SBRT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原发肿瘤来源于鼻咽者可能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化疗药物可以反常性地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也逐渐被医生们认识。本文对化疗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对方法,期待保留化疗药物治疗疗效的同时降低转移发生概率,提醒医生对化疗药物导致肿瘤转移不良的后果引起重视。

  • 标签: 化疗药物 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环三萜皂苷抗肿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临床医学观察对比法,对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7月资料库中的594例肿瘤患者患者资料库进行检索,从中遴选出62例作为实验患者,依照治疗环节用药差异,分为病患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小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26/31),有统计学意义(X2=8.000,P=0.004,P<0.05)。结论:五环三萜皂苷抗肿瘤作用和机制考虑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和抗侵袭相关,可作为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五环三萜皂苷 抗肿瘤 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睾丸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报道非常少见,关于其生物学行为特点、适宜的治疗措施亦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现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例术后放疗睾丸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进行总结。

  • 标签: 睾丸 孤立性纤维瘤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在肿瘤疼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23年9月--2024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疼痛患者66例,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规范化疼痛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肿瘤疼痛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改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了患者因为肿瘤导致的疼痛。

  • 标签: 常规护理 规范化疼痛护理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中发生膀胱内爆炸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收治1例行前列腺电切中发生膀胱内爆炸致膀胱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改开放探查行膀胱修补,术后留置导尿管2周,行膀胱造影,无渗漏,拔除导尿管,排尿情况良好,痊愈出院。结论膀胱内气体爆炸是前列腺电切中发生的偶发事件,发生突然,严重时可导致膀胱破裂,主要原因考虑为中外界空气进入膀胱与电切组织时产生的可燃气体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在电火花作用下,引发爆炸。缩短电切时间、减少外界空气进入、及时排出膀胱内气体、避免高功率持续电切电凝,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创伤和损伤 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涎腺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例涎腺原发性SF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SFT患者分别为44岁男性和72岁女性,均无意发现肿块1周入院治疗,无疼痛、麻木等;均采取单纯手术切除治疗,随访至今均无复发。肿块长径1.6 cm和4.0 cm。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肿块边界尚清,T1WI呈现等信号,T2WI呈现混杂信号;肿块肉眼见部分区域有黏液感,质地稍硬,无包膜;镜下可见细胞丰富区与稀疏区、血管外皮瘤样区域、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束及多核巨细胞等特征性图像;免疫组织化学CD34、SATA6、bcl-2、CD99、Vimentin和Ki-67均为阳性。结论涎腺原发性SFT少见,属于交界性或生物学行为未定肿瘤,可复发或转移,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确诊;若体积过大,或见有坏死、核分裂较多者应排除恶变,需定期随访。

  • 标签: 涎腺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7月北京某三甲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1 011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 011例患者,其中71例术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正常拔管与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导管类型、Whipple、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术后持续发热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肿瘤病理类型、Whipple及术后持续发热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PICC的规范化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对术后出现持续性高热患者需慎重处理,查找原因,避免盲目拔管。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围手术期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危险因素
  • 作者: 安然逊 徐园 鲁乔丹 王磊 王钰 邓海波 孙建华 朱丽筠 王晓杰 马玉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工会,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肿瘤患者VTE为核心的护理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1日,借助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678篇,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妇科肿瘤"为最为高频关注的肿瘤类型,"围手术期""PICC""化疗"为主要聚焦的研究场景;"肺癌""卵巢癌""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等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在需求的引领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议我国护理学者在该领域深化特异性风险评估与细节化预防、加强院外持续随访,继续推进完善循证护理、生活质量等相关研究,还可结合该领域国外护理研究、国内外医疗研究以明晰进一步研究方向。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肿瘤 护理 CiteSpace软件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8例儿童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8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支气管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及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年龄2~12岁;男女比例为1.71∶1;病理类型:黏液表皮样癌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婴幼儿纤维肉瘤1例,中间型血管肿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18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活检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并通过介入治疗手段解除呼吸道梗阻。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完全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为进一步外科手术根治创造条件,甚至成为根治腔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气管、支气管肿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 : 分析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针对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 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8 月,择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其中,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 PICC 针对性护理,以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 结果: 在 PICC 针对性护理的运用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 P < 0.05 。 结论: 对肿瘤患者实行 PICC 针对性护理,全面改进了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置管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