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对于儿童康复的重要性。儿科是医院救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其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探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隐患,并对其隐患进行解决,则可以提升儿科护理成效。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方法:长期深入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对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总结之后,对患儿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这样显著减少了儿科护理中隐患的发生概率。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对此临床护士要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认识,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讨论和归类,提出护安全管理对策,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对消化科老年患者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及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安全。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对策可提高护理安全

  • 标签: 消化内科 老年患者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分析目前门急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实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安全隐患逐年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门急诊 输液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其归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室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手术室细节护理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我院手术室于 2018 年 9 月开展细节护理,以管理前 7 个月 50 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管理后 7 个月 50 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安全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2.0% ,对照组为 10.0% , P < 0.05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6.0% 、对照组为 86.0% , P < 0.05 。 结论 :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降低风险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细节护理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18年9月开展细节护理,以管理前7个月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管理后7个月5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安全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0.0%,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6.0%,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降低风险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静脉治疗护理并发症用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6月本院未开展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期间接诊的静脉治疗病人50人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1年1月本院开展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期间接诊的静脉治疗病人60名为试验组。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从管理质量上看,试验组(97.25±1.96)分,和对照组(90.53±3.14)分相比更高(P<0.05)。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的发生率是3.33%,和对照组的22.0%相比更低(P<0.05)。结论:静脉治疗用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管理质量更高。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 并发症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晚期结肠癌病患使用阿帕替尼配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晚期结肠癌病患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使用化疗的对照组(n=24)和加用阿帕替尼辅助化疗进行治疗的实验组(n=24),对两组病患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对比,实验组病患总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病患生存时间更长(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结肠癌病患使用阿帕替尼配合化疗治疗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病患总生存时间相对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帕替尼 化疗 晚期结肠癌 疗效分析
  • 作者: 何瑞 张斌 李丽 尉莉 张楠 于彤 阴捷 徐子刚 马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045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皮肤科,郑州 450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病理科,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影像科,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介入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用西罗莫司乳膏治疗儿童浅表脉管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设计,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脉管性疾病专业门诊的浅表脉管畸形患儿,予0.1%西罗莫司乳膏外用,通过影像学、皮肤镜、主观评定等指标,根据国际通用四级分类法评估疗效,同时监测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9例浅表脉管畸形患儿,男12例,女7例,年龄1 ~ 11.5岁,14例诊断为血管淋巴管畸形,3例淋巴管畸形,2例静脉畸形。16例发生在下肢,8例伴随疼痛,2例破溃,6例有既往治疗史。治疗6个月时疗效为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8例,有效16例,显效12例。6例同一病灶治疗6个月后长、厚、宽度(1.83 ± 0.84、1.00 ± 0.55、2.25 ± 1.25 cm)均低于治疗前(2.40 ± 0.95、1.35 ± 0.61、2.50 ± 1.34 cm),t值分别为5.22、10.25、3.73,均P < 0.05。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史以及是否疼痛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脉管畸形的诊断分类不同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19例患儿中,2例用药后局部有轻度烧灼感。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均低于1.0 ng/ml。结论外用西罗莫司治疗儿童浅表脉管畸形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见。

  • 标签: 血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 儿童 西罗莫司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的观察组各300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比较。结果:实验中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整体护理安全质量水平,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为70例,参照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0例尿毒症患者分组,由其中3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由另外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肺功能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护理满意度的评估结果可见,研究组总满意率较高(P<0.05);心肺功能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应给予其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干预,这有助于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改善其心肺功能,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四肢近端肌群的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收入院的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风湿科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对患者出入院时的肌力评定、自理能力评估、生活质量评价、疼痛评价、肌酸激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各项指标的改变幅度, 另外再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在以上五个围度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估计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而且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做指引,可制定并形成功能锻炼的标准化体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复杂性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血管性疾病门诊确诊的复杂性静脉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标准连续选择病例。予口服西罗莫司治疗,每日1.0~1.5 mg/m2,分2次给药,每次间隔12 h;血药浓度维持在5~15 ng/ml。详细收集患儿治疗前临床信息、干预及随访信息。按国际通用四级分类法评估总体疗效,较治疗前改善0~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 为Ⅲ级、76%~100% 为Ⅳ级;评估畸形部位大小、起效时间、凝血功能、疼痛、生活质量等指标;监测服药后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17.0和Graphpad Prism 6.0进行统计分析,配对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复杂性静脉畸形患儿,包括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个月至9岁6个月,其中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4例、眶周静脉畸形2例、毛细血管畸形合并静脉畸形2例、单纯性静脉畸形1例以及疣状静脉畸形1例。口服西罗莫司治疗时间为12~43个月,平均31.2个月。口服西罗莫司后总体疗效: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2例,总有效率为90%(9/10),治愈率为20%(2/10)。畸形部位比治疗前平均缩小39.8%(t=5.761,P<0.001);起效时间中位值为4.4周;治疗6个月后D-二聚体值显著降低(W=-21.00,P=0.031),凝血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降低为0,疼痛得到完全缓解;生活质量评分从治疗前的(40.0±10.9)分,提高到治疗6个月的(60.0±10.9)分和12个月的(75.0±6.3)分,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0.003,t=4.743、P=0.005)。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包括口腔黏膜炎3例、轻度血脂升高1例,大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均得到良好处理。结论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复杂性静脉畸形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 标签: 儿童 静脉畸形 脉管畸形 西罗莫司 雷帕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个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所有接种门诊自愿接种DTaP-Hib疫苗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共12 241名。DTaP-Hib疫苗推荐免疫接种程序为3、4、5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8~24月龄加强免疫。将研究对象按照接种部位分为3组,分别为股外侧肌组、上臂三角肌组和臀部肌肉组,收集研究对象每剂次疫苗接种后30 min、7 d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不同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组分别为3 461、2 659和6 121名;共接种35 027剂次,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组分别接种11 129、7 957和15 941剂次;共观察到不良反应2 489例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1%,其中上臂三角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9%(771例次),高于臀部肌肉组(7.60%,1 211例次)和股外侧肌组(4.56%,507例次)(P<0.001)。上臂三角肌组轻度、中度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发生率分别为4.85%(386例次)、3.77%(300例次)和1.07%(85例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基础免疫3剂次和加强免疫第4剂次在不同部位的总不良反应趋势一致,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臂三角肌注射、臀部肌肉注射和股外侧肌注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研究对象3个部位接种DTaP-Hib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股外侧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建议推荐为DTaP-Hib疫苗的优先接种部位。

  • 标签: 疫苗,联合 接种 安全性 评价研究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