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关节突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突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人组和徒手组(n=24),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12个,机器人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人组左侧关节突关节左侧L1 3个,L2 3个,L3 3个,L4 3个,右侧关节突关节L1 2个,L2 3个,L3 5个,L4 2个;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人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突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人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 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突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超声处理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组(n=12,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徒手组(n=12,徒手完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机器人组男8例,女4例;年龄35~74岁;徒手组男7例,女5例;年龄36~69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术中导针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置钉精准度,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来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共置入螺钉128枚,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26枚,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29.2±10.5) min]、透视次数[(8.5±2.1)次]、透视时间[(9.8±1.9) s]、导针调整次数[(2.3±1.4)次]、术中出血量[(65.3±9.8) mL]均显著少于徒手组[(153.8±18.1) min、(39.8±5.1)次、(43.9±4.8) s、(18.6±2.6)次、(96.8±1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精准度机器人组为93.75%(120/128),徒手组为84.92%(10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附加手术、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量低、术中出血量少、置钉精度高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已在中国多个地区流行。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国家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病例,全球流行成为大概率事件。笔者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全国多地抗疫一线在智能医学应用方面的经验,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原则的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重点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智能医学在预防、预警、监控、隔离、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为新冠肺炎的防控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智能医学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腰椎髂骨联合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选择1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行腰椎及骨盆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6.0软件,进行骨盆三维重建,同时确定L4、L5椎弓根和髂骨安全区螺钉置入几何钉道、自由钉道;通过Solidwoks 2012软件建立髂骨腰椎联合内固定钉棒系统模型,导入Ansys 12.0软件中进行装配。应用500 N轴向压缩载荷,测量两种钉道模型在前伸、后屈、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工况下的位移、von Misses应力分布结果。结果两种钉道模型在前屈、侧屈、后伸工况下整体位移、应力及在前屈、侧屈工况下螺钉的最大应力值表现的较为接近,但在旋转工况下几何钉道模型的整体位移、应力以及在后伸、旋转工况下螺钉的应力均明显小于自由钉道模型。骨盆最大应力均在固定螺钉表面,数值在190~260 MPa,连接骶骨与椎体的2枚螺钉的折弯处为应力集中区域,最大von Misses应力出现在纵向杆的L4~L5椎弓根螺钉。在旋转载荷情况下,连接L4~L5椎弓根螺钉和髂骨螺钉的纵杆上部承受最大应力。结论通过数字化分析确定的腰髂固定几何钉道有更高的抗疲劳、抗旋转以及整体稳定性,腰髂内固定系统可有效分担椎体所受应力。

  • 标签: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解剖学 腰髂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