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措施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内镜室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措施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消化内镜室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广州地区某三级甲等妇儿医院儿科急诊接诊108 591例次患儿情况,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患儿流行病学变化的特点,为儿科急诊人力分配、物品统筹、工作流程设计等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儿科急诊接诊的患儿,包括夜急诊、留观患儿,按照入院日期、入院时间、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就诊患儿男多于女,比例为1.46∶1(64 480∶44 111例次),患儿年龄范围0~17岁,中位年龄11(23,48)个月,年龄分布以5岁以内为主,占84.14%(91 336/108 591)。全年以7月患儿最多,占10.53%(11 433/108 591),2月患儿最少,占6.04%(6 555/108 591)。全天最高就诊时间段为22~23时,占18.83%(20 443/108 591)。就诊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占53.83%(66 522/123 576诊断例次)。共接诊重症患儿1 057例次,占0.97%(1 057/108 591),共接诊意外伤害911例次,占0.84%(911/108 591)。所有诊断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4.47%(42 541/123 576诊断例次)。结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患儿以5岁以内为主,全年7月份患儿最多,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疾病谱,为急诊抢救提供便利,提高服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急诊 疾病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2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49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首次入院资料,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49例患者分为糖代谢异常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和糖代谢正常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1)糖代谢异常组18例,其中11例为糖尿病,7例为糖耐量异常。(2)糖代谢异常组体重指数(BMI)、合并脂肪肝比例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是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截断值为27.25 kg/m2。结论颅咽管瘤术后患者糖代谢异常比例较高,超重肥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咽管瘤 垂体功能减退 糖尿病 糖耐量 下丘脑性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突发高渗高血糖状态患者。对3例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清学检验结果、治疗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7例相似病例的文献。3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均无糖尿病家族史及术前糖尿病病史,术后突发高渗高血糖状态,且合并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经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尚可。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监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血糖水平,以避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 颅咽管瘤术后 垂体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分型行精准低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清扫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6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施以不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式治疗: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n=35),术中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照组,n=35),比较不同术式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尿管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与术中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是术中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其有助于保留左结肠动脉,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各分支分型 精准低位结扎 根部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MLKL)介导的肺脏细胞坏死激活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引发的炎症反应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特异性抑制剂坏死抑制素-1(Necrostatin-1)干预组(CLP+Nec-1组,制模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Necrostatin-1溶液20 mg/kg),每组6只。术后2 d,经眼眶取血并断颈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肺组织含水率,伊文思蓝(EB)法检测肺血管通透性,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MLKL和NLRP3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Sham组肺组织形态学正常;CLP组肺泡腔和肺间质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侵润,肺泡壁明显增厚;CLP+Nec-1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较CLP组明显好转。与Sham组比较,CLP组肺组织含水率明显增加〔(88.00±0.00)%比(78.00±0.01)%〕,肺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EB含量(mg/L):11.82±1.15比4.00±0.71〕,坏死性炎症反应相关分子,即肺组织磷酸化MLKL(p-MLKL)和NLRP3的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p-MLKL/GAPDH:0.34±0.04比0.12±0.01,NLRP3/GAPDH:0.47±0.07比0.16±0.04,IL-1β(ng/L):183.56±9.61比44.14±6.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LP组比较,CLP+Nec-1组肺组织含水率明显下降〔(81.00±0.01)%比(88.00±0.00)%〕,肺血管通透性降低〔EB含量(mg/L):7.90±0.00比11.82±1.15〕,肺组织p-MLKL和NLRP3的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MLKL/GAPDH:0.13±0.03比0.34±0.04,NLRP3/GAPDH:0.18±0.04比0.47±0.07,IL-1β(ng/L):113.81±6.62比183.56±9.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坏死性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蛋白MLKL和NLRP3的表达水平在脓毒症小鼠肺组织中显著上调;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可明显减轻脓毒症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MLKL-NLRP3通路被抑制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程序性坏死 炎症 坏死性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广州地区某三级甲等妇儿医院儿科急诊接诊108 591例次患儿情况,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患儿流行病学变化的特点,为儿科急诊人力分配、物品统筹、工作流程设计等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儿科急诊接诊的患儿,包括夜急诊、留观患儿,按照入院日期、入院时间、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就诊患儿男多于女,比例为1.46∶1(64 480∶44 111例次),患儿年龄范围0~17岁,中位年龄11(23,48)个月,年龄分布以5岁以内为主,占84.14%(91 336/108 591)。全年以7月患儿最多,占10.53%(11 433/108 591),2月患儿最少,占6.04%(6 555/108 591)。全天最高就诊时间段为22~23时,占18.83%(20 443/108 591)。就诊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占53.83%(66 522/123 576诊断例次)。共接诊重症患儿1 057例次,占0.97%(1 057/108 591),共接诊意外伤害911例次,占0.84%(911/108 591)。所有诊断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4.47%(42 541/123 576诊断例次)。结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患儿以5岁以内为主,全年7月份患儿最多,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疾病谱,为急诊抢救提供便利,提高服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急诊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氧气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推拿疼痛科门诊33例慢性疼痛患者,均采用三氧气针疗法治疗,1次/周,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采用数字模拟评分量表(Number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活动障碍程度,并进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3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2.0(2.0)分比7.0(3.0)分,P<0.01)],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腰肌劳损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值分别为0.005、0.011、0.041、0.02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P=0.066)。与治疗前比较,33例患者治疗后功能活动障碍评分均降低[2.0(2.0)分比6.0(4.0)分,P<0.01)],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腰肌劳损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功能活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值分别为0.007、0.026、0.039、0.02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P=0.102)。全部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损害。结论三氧气针疗法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控制疼痛,改善功能活动障碍,操作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慢性疼痛 针刺穴位(中医) 注射 臭氧 研究报告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已在中国多个地区流行。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国家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病例,全球流行成为大概率事件。笔者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全国多地抗疫一线在智能医学应用方面的经验,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原则的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重点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智能医学在预防、预警、监控、隔离、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为新冠肺炎的防控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智能医学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蛋白,因其多种细胞定位而具有多种相应功能。近年来研究显示,HMGB1在PAH患者肺部表达明显上调,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能够促发炎症反应及肺血管重构,从而诱导PAH发生,并且HMGB1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多位点有望成为PAH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AH的炎症免疫机制、HMGB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发现PAH治疗新途径。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炎症反应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血管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5—2017年中国医养结合与护理相关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医养结合与护理的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4月22日发表的医养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文献发表刊源、关键词的数量、词频、热度值、词义等。结果检索出5 704篇文献,清洗后余1 655篇,中国医养结合相关研究中护理类起步晚,文献少,尚未得到护理类期刊的普遍关注;中国护理相关研究在医养结合中占比低,最受关注的关键词是"养老护理员",缺乏技术性、专业性护理研究,也缺少与居家养老相关的具体探讨。结论应推动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护理研究,加强在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方面的专业性研究,为完善中国"医养结合"知识体系,实现医养护患多方共赢提供技术支持与实践依据。

  • 标签: 护理 医养结合 关键词分析 中文期刊 研究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护理路径及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3月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随机分组,普通组给予常规护理,急诊护理路径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依从性、平均住院的时间、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护理前后焦虑心理和心功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诊护理路径组满意评分、焦虑心理和心功能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依从性、平均住院的时间、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普通组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诊护理路径 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