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t=0.37、2.93,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7、5.83,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t=24.89,P<0.05)。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冻伤 伤口愈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刺激对上皮钠通道α亚基(α-ENaC)蛋白在大鼠内耳不同部位表达分布的影响。方法以12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旋转刺激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ENaC蛋白在其内耳不同部位的表达变化。结果旋转刺激后,实验组α-ENaC蛋白在大鼠耳蜗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周围卫星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在前庭部位的椭圆囊斑上皮和基质细胞及前庭神经节的神经元胞体中的表达也有所增加,在半规管壶腹嵴上皮和基质细胞中的分布有所减少,而在耳蜗螺旋韧带和赖斯纳氏膜、前庭部位的球囊斑上皮和基质细胞以及半规管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基本不变。结论α-ENaC蛋白在大鼠内耳中广泛表达,且旋转刺激后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变化存在差异;ENaC可能通过对内耳内淋巴平衡和前庭觉的调控参与运动病的发生。

  • 标签: 上皮钠通道 内耳 旋转刺激 前庭 内淋巴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HaCaT细胞体外研究观察不同浓度(包括生理浓度)维生素D3(VD3)对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迁移调控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VD3(0 nmol/L、102 nmol/L、10 nmol/L、10-1 nmol/L、10-3 nmol/L及10-5 nmol/L)的处理HaCaT细胞(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研究所)后,通过划痕实验、活细胞工作站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观察HaCaT细胞迁移运动和检测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表达并通过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研究其迁移调控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D3浓度0 nmol/L),高浓度VD3组(102、10 nmol/L)HaCaT细胞呈现出更小的迁移范围和速率,α-tubulin表达增高(53.650±5.414和65.370±4.512比76.110±4.386,t=3.224、2.357,P<0.05;29.140±0.678比32.780±1.311,t=2.467,P<0.05;18.070±0.792和16.830±1.028比14.830±0.741,t=3.254、2.336,P<0.05)。生理浓度VD3组(10-1 nmol/L)HaCaT细胞表现为更大的迁移范围和速率,α-tubulin表达降低(87.010±1.936比76.110±4.386,t=2.274,P<0.05;41.210±2.044比32.780±1.311,t=3.472,P<0.05;11.350±0.691比14.830±0.741,t=3.425,P<0.05)。低浓度VD3组(10-3、10-5 nmol/L)HaCaT细胞迁移的范围、速率和α-tubulin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360±6.036和72.370±2.990比76.110±4.386,t=0.298、0.687,P>0.05;34.150±1.588和33.240±1.055比32.780±1.311,t=0.666、0.289,P>0.05;14.310±1.115比14.830±0.741,t=0.403,P>0.05)。结论VD3通过微管动力学来调控表皮细胞的迁移,其作用具有双相性和浓度选择性。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局部皮肤VD3应用浓度对伤口愈合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 标签: 维生素D 细胞迁移 微管蛋白 表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