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临床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106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3例,参照组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研究组在静脉滴液过程中使用静疗小组,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5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3.21%(7/53),(X2=4.867,P=0.027<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3.24±3.35)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03±5.12)分,对比差异均显著,(t=15.198,P=0.001<0.05)。结论在静脉输液中应用静疗小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安全可靠,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静疗小组 静脉输液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在专业班主任引导下构建专业认知的过程,并寻找影响医学生专业认知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级至2020级的1 111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生的一般情况、专业认知的建构过程以及专业认知结局。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医学生专业认知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专业班主任的引导下,67.6%(751/1 111)的医学生丰富了已有的专业认知和理解;27.2%(302/1 111)的医学生纠正了对专业最初的认知和理解;5.2%(58/1 111)的医学生认为专业班主任的教育和影响与其初始的认知完全一致。目前所学专业为第一志愿专业的医学生丰富、纠正原认知的可能性更小(OR值分别为0.301和0.235,均P<0.05);经常接触专业班主任的医学生丰富、纠正原认知的可能性更大(OR值分别为0.000和0.040,均P<0.05)。结论专业班主任的引导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建构专业认知,医学生的专业认知结局与其是否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以及是否经常与专业班主任接触相关。

  • 标签: 医学生 专业班主任 专业认知 调查
  • 简介:由于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仅要学习中、西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开展实验、见习等实践活动,因此,同学们普遍认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是成正比关系;而参加学院体育代表队训练,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与精力,部分同学担心会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本院体育代表队(下称"体育队")训练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比较分析.

  • 标签: 专业成绩 代表队 学生体育 学习成绩 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舒缓医学发展历史,调研了舒缓医学教学在老年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改善老年医学舒缓医学教育进行探索,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习(PBL教学、案例教学及叙事医学教学)等开展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舒缓医学教育。结果表明,67.9%的学生增加了舒缓医学的学习感,92.5%的学生认为舒缓医学非常重要,7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晚期疾病沟通能力即临终关怀能力。

  • 标签: 舒缓医学教育 老年医学 多种教学手段
  • 简介:摘要新都区为落实政府《两纲》目标任务,采取由政府买单,保健院实施,对辖区内结婚男女免费自愿婚检,打造“民政-卫生-计生”一体化办公模式,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实施三年来影响较大。实施一站式服务以来婚检率由2009年0上升到2012年底52%,初婚婚检率上升到2012年底75.7%。出生缺陷由2011年的16.42‰下降到2012年10.41‰,下降5个千分点,成效显著。

  • 标签: 免费 婚检 一体化服务
  • 简介:[摘要] 党的二十大将“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写入党章,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提供了遵循和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以“家”的概念凝聚力量、形成共识,打造共同价值观,深化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医院“软实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医院品牌形象。

  • 标签: [] 党建引领 “家”文化 医院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全科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要保证护理工作的系统化与规范化,尽量避免的不良事故的发生,减少护患矛盾,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全科护理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管理以及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小儿急性哮喘患儿,采用双盲法分配的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参照组(n=44,实施常规护理)及研究组(n=44,实施舒适护理)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表现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实施护理后的FEV1、FEV1/FVC指标水平均要高于参照组,组间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小儿急性哮喘 急诊护理管理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全科医师承担着基层群众的慢性疾病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而目前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全科医学科、基层实践基地、相关专科轮转为主,极少安排在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轮转,系统、全面、规范的健康管理教学相对欠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新性地将健康管理中心纳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相关健康管理知识教学和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全科医师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全科住培医师的健康管理能力。这一做法弥补了全科住培医师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欠缺,进一步提升了全科住培医师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为全科医师综合培养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全科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健康管理 教育,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根治手术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共4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PDCA循环组给予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负面心理、手术和住院时间。结果:PDCA循环组治疗后患者负面心理、手术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 胃癌根治手术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至2015-06来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11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参照组进行日常护理,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得到患者认可比率,产妇对知识理解程度,对新生儿护理工作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科护理,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产妇对自身和新生儿的保健知识,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层级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我院神经内科的 19 例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于 2018 年 9 月开始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分别选取实施前(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实施后(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我院神经内科各收治的 260 例患者进行对比,评价分层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护理专业技能评分结果显示,在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后,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 P < 0.05 );同时进一步观察后,发现实施后神经内科的投诉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分层级护理模式满足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要求,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该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赢得患者满意,所以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人员 分层级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士临床见习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今后助产士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

  • 标签: 助产士 PBL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校合作的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级251名和2017级253名护理学专业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第五学期开设的《外科护理学》中。试验组采用基于院校合作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理论、技能考核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自我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校合作的形成性评价得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课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外科护理学》的课程时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院校合作 形成性评价 外科护理学 课程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采取围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心理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室主血分数(LV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前,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和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LV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LV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心理改善时间较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有优势(P<0.05)。双心路径护理模式组和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双心同治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手术期 双心路径护理模式
  • 作者: 刘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343200
  • 简介:目的:探究产妇采取护理预警联合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对其自然分娩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划分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范围内在本院妇产科生育的300名产妇为对照组与实验组(n=150),比对研究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与自然分娩率情况。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产后出血量更少、自然分娩率更好(P<0.05)。结论:为产妇采取护理预警联合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可减少产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概率,切实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子平安,拥有在临床护理中推行的价值。

  • 标签: 护理预警;导乐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产妇;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70°倾斜站立和0°~70°重复体位改变对青年和中年健康受试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中年受试者24例设为中年组,健康青年受试者23例,设为青年组。2组受试者均完成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两种体位改变,每种体位测试时间为10 min,测试前、中和后均平卧休息10 min。使用无创运动心排和血压计记录2组受试者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2组受试者的HR较组内休息位均显著增高,且青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心率(HR)为(84.0±9.5)bpm,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改变和中年组同体位,而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HR则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SV则显著低于组内休息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在静态70°倾斜站立、0°~70°重复体位改变的DBP与组内休息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年组3种体位下的DBP均显著高于青年组同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受试者在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男性受试者的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和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女性同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变时,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中年人则表现为SV降低。0°~70°重复体位改变相对于70°倾斜站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相比之下是一种更安全稳定的训练方法,但长期干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体位 中年人 青年人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高血压产妇对疾病的控制程度和胎儿结局,分析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高血压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术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妊高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妊高症 胎儿结局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Barthel指数、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1例予以阶段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功能独立性、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试验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同样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比对照组的19.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促使其功能独立性、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阶段式护理模式 全髋关节置换 Barthel指数 功能独立性 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