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温馨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四区于2016年8月~2016年10月通过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于温馨病房创建过程中,对病房硬件,优质服务,护士礼仪进行评估后,从团队主线,质量主线,创新主线出发,提高病房硬件设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在温馨病房的创建过程中加入护理程序后,病房总体评分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温馨病房”创建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温馨病房”创建中应用护理程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温馨病房 效果
  • 简介:静脉留置针在置管期间,由于固定方法不妥,套管针易脱出,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痛苦。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月将3M透明贴膜应用于126例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 留置 透明贴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瓷贴面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治疗患者86例,将患者统一编号后,随机将这86例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3例;分别给予全瓷冠修复治疗和瓷贴面修复治疗,以对比的方式探析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安全性相比,实验组>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瓷贴面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瓷贴面 口腔修复 优良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医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介入放射学依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介入诊断学与介入治疗学。在介入放射治疗中主要运用的设备是引导设备与介入器材。主要的引导设备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 X 线 机, 超声 , CT 和 MRI 。 主要的介入器材包含血管鞘 组 ,导丝,导管,导引导管,穿刺针等相关器材。在介入放射治疗中经常运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造影剂,麻醉药,抗凝药,镇痛镇静药物以及治疗相关用药等。介入放射治疗根据技术不同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具有微创性,可复性高,精准定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并且超声引导治疗还广泛应用于肾动脉狭窄、 下肢动脉血栓以、 输卵管妊娠及 细菌性肝脓肿等临床疾病的治疗实践中。

  • 标签: 介入放射治疗 临床医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1例,女2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26~78岁。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1个月内行手术切除病灶。观察指标:(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4)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s Q检验或χ²检验。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45例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出154个病灶,肿瘤长径为(2.2±0.6)cm。(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145例小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检出肝脏病灶数目分别为153个、154个、154个,检出率分别为99.35%(153/154)、100.00%(154/154)、100.00%(154/154),3种影像学检查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0,P>0.05)。(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153个超声造影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40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2个,“等-低-低”强化方式1个。154个增强CT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12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3个,“等-低-低”强化方式14个,“环状高-低-低”“低-低-低”强化方式各5个,“高-高-高”强化方式3个,“等-等-等”“等-等-低”强化方式各1个。154个增强MRI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34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个,“等-低-低”强化方式8个,“环状高-低-低”强化方式5个,“持续性环状高”强化方式2个,“高-高-高”“低-低-低”“等-等-低”“边缘延迟强化”强化方式各1个。(4)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153个超声造影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52个、等或低强化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55个、低强化98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12个、低强化141个。154个增强CT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33个、等或低强化2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53个、低强化101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17个、低强化137个。154个增强MRI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43个、等或低强化1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29个、低强化125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5个、低强化149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9.47,13.21,6.92,P<0.05)。(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153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肝癌病灶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核对误诊病灶3个。154个增强CT、增强MRI检查诊断小肝癌病灶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核对误诊病灶分别为7个、2个。单一影像学检查误诊的病灶均在其他两项影像学检查中获得正确诊断。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4%、63.0%、92.3%,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5.5%、63.0%、90.6%和98.7%、63.0%、93.4%;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2.92,0.00,1.81,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对小肝癌均有较好诊断价值,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小肝癌具有互补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影像学检查 超声造影 增强CT 增强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50例,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并分别实施传统管理与风险管理,通过观察患者间治疗状况来分析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管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舒适护理在小儿尿道下裂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了本院2020年8月到2023年1月期间来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分析术前排斥程度、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评分、两种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在舒适护理干预执行后,研究组患者对术前排斥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0%(39/40)、75%(30/40),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在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服务中,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前的排斥程度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

  • 标签: 舒适护理 尿道下裂 小儿
  • 简介:摘要:消化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患者所患疾病轻重不一且类型多样,从而导致了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任务十分严峻。细节护理是新时期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其特点便是护理内容更加精细、护理要求更加明确,从而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全面探讨和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节护理 消化内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血吸虫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34例血吸虫病患者,按入院顺序,以单双数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防知识掌握情况、血防行为正确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防知识掌握情况、血防行为正确率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吸虫病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共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止血与住院时间,并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临床应用较高。

  • 标签: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4年9月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是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 标签: 外科手术 人性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人,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矫形技术的康复护理技术,在对下床时间、进食时间、Harris评分和出院时间四个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后,确定哪组疗效更好。结果:待病人出院后,通过统计数据处理,观察组在下床休息时间、饮食时间、Harris评分和出院时间四个观察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 康复护理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效果,以为此类患者优质康复提供支持。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20年8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9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予以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NIHSS)、肢体功能(FMA)、生活能力(ADL)情况。结果 (1)护理后,优质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优质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护理后,优质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小儿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小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儿科诊疗技术在小儿脾胃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通过实例分析中医在脾胃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个性化、人性化的诊疗方案,以期为提高小儿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中医儿科 脾胃病 诊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无痛人流前预处理中减少人流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计划生育门诊收治的要求行负压吸宫术健康早孕患者60例,研究组30例无痛人流前采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50mg口服,1次/12h,服用3次,第3d行负压吸宫术手术;对照组常规行负压吸宫术。观察指征包括恶心、呕吐、胃痛等用药不良反应,负压吸宫人工流产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完全流产29例,不完全流产再行刮宫术1例,完全流产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平均阴道出血时间(6.5±2.2)天,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月经恢复时间(29.5±3.2)天,月经不调发生率(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流前采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50mg口服,1次/12h,服用3次,第3d行负压吸宫术手术,可有效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快,提高了无痛人流的安全性。又可避免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多、时间长以及术后宫腔残留需再清宫的风险,是妊娠8~10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常规预处理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米非司酮 妊娠 无痛人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 655例患者样本中,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酸扩增技术 DNA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 简介:摘要: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作为儿科常见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医辨证施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现其独特优势及人性化关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医辨证施治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更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体现了中医药的温情与智慧。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人性化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临床护理中使用人性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科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2016年的1—12月患者的护理事件和相关记录进行整理分析,与2015年1月—12月年未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为对照组在护理质量评价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无论是在护理事件和纠纷的出现情况都要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都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和纠纷的发生,是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对增强医患关系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现阶段,动态实时导航已经成为了口腔种植手术中的一种辅助种植的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手术前应用导航系统来对植体位置进行规划,并在导航的带领下将种植体设置的精准度提升从而顺利的在术中应用。在手术中医生可以在导航作用下观察钻针在牙槽骨内的位置和作出调整。也正因为这样为口腔种植领域带来了较多的帮助,从而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 标签: 动态实时导航 口腔种植领域 数字化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