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口腔修复方法,观察组75例应用正畸治疗方法,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正畸治疗 口腔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一直是临床及科学研究方面引人关注的问题,其中细菌感染及氧化损伤是阻碍创面愈合的关键因素。碳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针对碳点抗菌性、抗氧化性、光致发光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碳点在慢性及感染性创面治疗中有巨大潜力。该文综述了碳点抗菌、抗氧化、监测创面感染状态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潜在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 标签: 伤口愈合 抗菌药 抗氧化剂 碳点
  • 简介:摘要为了使住院患者各种治疗资料的管理规范化、系统化,采用SQLserver2005-ssmse软件进行住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该套系统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的建立、信息查询修改、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备份及恢复等功能模块。通过该系统的测试应用,发现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病人的资料也更系统全面,同时通过对病人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和改进。

  • 标签: 住院患者 信息管理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孕产妇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产妇200例,分成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运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两组产妇运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比较。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总满意度占比96%,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护理中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胃溃疡病患采用电子胃镜诊断的施行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经病理活检确诊的62例胃溃疡病患为观察案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后,所有病患均采用电子胃镜进行疾病诊断。研究电子胃镜的检查结果,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电子胃镜检查的漏诊及误诊人数仅有4例,诊断符合率为95.16%(59/62),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5)。结论:对胃溃疡病患施行电子胃镜诊断的价值理想,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实践。

  • 标签: 电子胃镜 胃溃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22例纳入研究,根据再次手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碳示踪分为研究组(应用纳米碳示踪)和对比组(不应用纳米碳示踪),每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个数。结果:研究组未出现甲状旁腺误切切口,对比组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为36.4%,研究组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大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手术效果更好。

  • 标签: 纳米碳示踪 甲状腺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视力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保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探究视力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某妇幼保健站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的进行视力筛查的120名儿童,并对入选儿童进行视力筛查,通过筛查结果来说明视力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保健之中的具体应用。结果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较高,且年龄越大,异常率越高。结论 积极对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筛查,对尽早发现视力异常有利,也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标签: 视力筛查 学龄前儿童 保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在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89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抽签法分为2组,在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期间运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其中参照组44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45例患者辅以人文关怀相关措施,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疼痛程度评价分值接近,P值>0.05,组间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价分值与疼痛程度评价分值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

  • 标签: 人文关怀 阑尾炎 手术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90例肺部结节患者,均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区中心医院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病理诊断结果,明确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结果:CT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36/90)、96.2%(50/52)、89.5%(34/38)、93.3%(84/90)。对比CT影像学检测下良恶性结节出现空洞征、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的情况可见,恶性结节组(76.9%、76.9%、84.6%、80.8%)均高于良性结节组(26.3%、21.1%、36.8%、15.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部结节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肺部结节 多排螺旋CT 肺癌 影像学诊断 良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 655例患者样本中,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酸扩增技术 DNA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分为对照组316例和观察组31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其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而护理差错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产科护理质量,为母婴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品管圈 产科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系统感染干预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症状诊治工作中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阶段为2021年5月,通过硬币法完成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呼吸系统感染问题反复疾患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疾患样本88例,根据其所接受的诊治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脾氨肽组,传统组疾患诊治过程中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传统儿科呼吸道感染干预措施,脾氨肽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疾患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常规诊治联合脾氨肽诊治措施,完成两组疾患医疗指标收录工作,对其病情诊治效用、呼吸系统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时长等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脾氨肽组疾患的病情诊治有效率、诊治后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时长数值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两组患儿医疗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儿科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治工作中,治疗组,儿科感染频率以及感染时长能够得到显著的控制,相对于传统诊治方案,该诊治方案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更加显著,有利于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病情的进一步控制,对于小儿健康指标的上升有显著意义,建议在儿科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系统感染干预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症状诊治工作中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阶段为2021年5月,通过硬币法完成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呼吸系统感染问题反复疾患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疾患样本88例,根据其所接受的诊治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脾氨肽组,传统组疾患诊治过程中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传统儿科呼吸道感染干预措施,脾氨肽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疾患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常规诊治联合脾氨肽诊治措施,完成两组疾患医疗指标收录工作,对其病情诊治效用、呼吸系统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时长等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脾氨肽组疾患的病情诊治有效率、诊治后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时长数值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两组患儿医疗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儿科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的诊治工作中,治疗组,儿科感染频率以及感染时长能够得到显著的控制,相对于传统诊治方案,该诊治方案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更加显著,有利于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病情的进一步控制,对于小儿健康指标的上升有显著意义,建议在儿科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住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近,勃起功能障碍程度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轻度和无障碍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因疾病缠身的负面情绪,促进疾病治愈。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86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住院时,两组患者的 SAS、 SDS评分相近,勃起功能障碍程度无差异(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 SAS、 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轻度和无障碍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为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因疾病缠身的负面情绪,促进疾病治愈。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用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7月—2016年9月我科接收的102例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102例产妇分成A、B、C三组(n=34)。A组用布托啡诺,B组用曲马多,C组用昂丹司琼。分析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疗效优良率为94.12%,明显高于B、C两组的79.41%、67.65%,P<0.05。A组镇静无效率为14.71%,明显低于B组的26.47%、C组的55.88%,P<0.05。结论于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中合理使用布托啡诺,有助于改善产妇的病情,提高镇静效果。

  • 标签: 布托啡诺 寒战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性分析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应用微创旋切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例进行研究。患者应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获取病理标本后证实为乳腺癌,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治疗后6例患者均治愈,成功率为100%;在美观度方面,经统计患者评分为(86.57±3.39)分;在患者满意度方面的评分显示(91.21±2.59)分;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将微创旋切术中发现的乳腺癌患者,可以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且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同时美观度得到患者满意,而且存在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旋切术 乳腺癌 保留乳房
  • 简介:摘要基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本研究设计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讨其达到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及效果。教师以课程核心知识点划分模块,分小组确立感兴趣的预防医学议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健康干预项目,项目设计是学生将预防医学课程所学,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在课堂上以模拟实施干预项目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4(4,4)分]、"全面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4(4,5)分]、"有利于建立预防医学的思维模式"[4(4,5)分]等认同度较高。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可以为相关课程教师提供参考。

  • 标签: 预防医学 合作学习 基于项目学习法 形成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部创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 2018年 06月至 2019年 05月接收的 76例手足部皮肤受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组,对照组 38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 38例采纳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比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缺损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实施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方案,对手足部皮肤受损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会损伤患者主干血管,且耐磨性较好,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部创面 修复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