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脓毒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脓毒血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生产的产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9例产后患脓毒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产后脓毒血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脓毒血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产后脓毒血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呼吸系统,分别占28.28% (28/99)、26.26%(26/99);99例产后脓毒血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58.59%(58/99),其中以链球菌为主,占23.23%(23/99)。革兰阴性菌占38.38%(38/9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1.31%(3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OR=2.643,95% CI 1.123 ~ 6.276)、合并生殖道感染(OR=7.542,95% CI 3.571 ~ 15.959)、阴道试产(转剖宫产)(OR=1.218,95% CI 1.008 ~ 1.493)、胎膜早破(OR=1.152,95% CI 1.019 ~ 1.449)、产后出血(OR=1.562,95% CI 1.263 ~ 1.881)及剖宫产分娩(OR=2.074,95% CI 1.442 ~ 2.993)是产后脓毒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产后脓毒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转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分娩,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治产后脓毒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脓毒血症 产后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8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分析;并抽取同期与瘢痕子宫自然临产组相比较身高、年龄、体重、孕周、新生儿体重无差异的单胎未产妇25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发热率、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阴道助产率、子宫先兆破裂及子宫破裂率瘢痕子宫组较高;比较两组平均产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自然临产者,做好产程监护,经阴道分娩是安全的。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自然临产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就优质护理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实施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入的孕妇资料,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62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目标,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配合,后者行优质护理配合,对比不同护理配合应用价值。结果:对比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相关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P

  • 标签: 优质护理 高危妊娠 产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成分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关系及影响因素,为GDM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择孕24~28周GDM孕妇1 553例(GDM组),将同期同孕期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孕妇1 29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体成分检测资料、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结果GDM组年龄(31.30±4.63)岁、孕前体质量指数(21.78±3.11)kg/m2、体脂肪含量占比(30.77±5.26)%,均高于NGT组[(28.42±4.01)岁、(20.74±3.04)kg/m2、(27.76±5.56)%];体内水含量占比(50.46±4.11)%、蛋白质含量占比(13.91±1.27)%、无机盐含量占比(4.90±1.99)%,均低于NGT组[(52.11±3.97)%、(14.47±1.18)%、(5.71±2.2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4、9.03、6.41、8.67、7.14、5.94,均P<0.001);GDM组高龄(25.4%,394/1 553)、糖尿病家族史(23.1%,359/1 553)、GDM史(4.3%,67/1 553)、多囊卵巢综合征史(0.6%,9/1 553)检出率均高于NGT组[7.4%(96/1 298)、11.4%(148/1 298)、0.3%(4/1 298)、0.1%(1/1 29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0.49、66.36、46.73、5.11,均P<0.05);GDM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5%(179/1 553)、65.8%(1 022/1 553)、18.5%(287/1 553)、4.2%(65/1 553),NGT组分别为22.6%(293/1 298)、63.0%(818/1 298)、11.4%(148/1 298)、3.0%(39/1 298);GDM组体脂肪含量偏低、正常、偏高分别为1.9%(30/1 553)、45.5%(707/1 553)、52.6%(817/1 553),NGT组分别为例8.1%(105/1 298)、54.0%(701/1 298)、37.9%(492/1 298);GDM组蛋白质含量偏低、正常、偏高分别为95.9%(1489/1 553)、4.1%(64/1 553)、0(0/1 553),NGT组分别为89.5%(1162/1 298)、10.5%(136/1 298)、0(0/1 298);GDM组水含量偏低、正常、偏高分别为36.3%(564/1 553)、54.3%(843/1 553)、9.4%(146/1 553),NGT组分别为22.5%(292/1 298)、58.8%(763/1 298)、18.7%(243/1 298);两组人群孕前体质量指数及体内水、体脂肪、蛋白质含量总体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78.89、92.53、100.21、43.80,均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OR=3.462,95%CI=2.737~4.380)、孕前超重(OR=1.296,95%CI=1.031~1.628)、糖尿病家族史(OR=2.061,95%CI=1.676~2.535)、GDM史(OR=12.688,95%CI=4.577~35.169)、体脂肪含量偏高(OR=1.607,95%CI=1.234~2.092)、水含量偏低(OR=1.493,95%CI=1.025~2.175)是GDM的危险因素(均P<0.05);体脂含量偏低(OR=0.341,95%CI=0.151~0.768)是GDM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除孕前体质量指数、高龄、糖尿病家族史、GDM史等传统危险因素,体内水、体脂肪含量在GDM的发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体成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次对孕期体重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把8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实施孕期体重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干预,乙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甲组初产妇护理效果理想,分娩难产的发生率低,且妊娠并发的发生率低,P

  • 标签: 孕期体重管理 助产士 连续护理模式 初产妇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浅述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8例,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比两组孕妇入院后5d的血糖变化情况以及产妇和围产儿临床不良结局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孕妇的血糖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和围产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孕妇的血糖,且能降低孕妇和围产儿临床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娠期 糖尿病 孕妇 围产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伤口及颅内感染1例,癫痫大发作1例、脑积水3例。通过精心的护理,34例患者康复出院,出院时GOS评分13分—15分。结论有效的评估、专业的健康宣教和及时观察、护理可降低颅内动脉瘤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术后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对自闭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主要体现为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性互动时存在困难,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等,严重制约自闭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法,在临沂市某自闭康复中心选取三名被试,以打招呼和分享零食等社会故事绘本作为媒体材料,开展自闭儿童社交技能干预实验,干预实验分为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三个阶段,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自闭儿童的社交能力。研究表明社会故事绘本教学对改善三名自闭儿童的社交技能有明显作用。

  • 标签: 社会故事绘本,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0例,采用针刺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照组 60例,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根据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总有效率 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针刺治疗 穴位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0例,采用针刺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照组 60例,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根据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总有效率 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针刺治疗 穴位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作者: 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43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产科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对产后泌乳及并发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1 年12月期间的 60 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初产妇,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产后乳房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48h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乳腺炎、乳房胀痛、乳头损伤以及退乳等情况的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显著。结论:将产后乳房护理应用于产科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有效减少并发的产生,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产后泌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响探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个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遵医行为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后的观察组不管是在生活质量、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上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严格遵循医生嘱咐,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针对性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肝理脾温阳养心法治疗青少年抑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研究选取我院及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青少年抑郁患者60名,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口服盐酸舍曲林,一组是调肝调脾、温阳养心;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青少年抑郁的患者采取调肝理脾温阳养心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焦虑抑郁的评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调肝理脾温阳养心法 青少年抑郁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5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血气指标得出,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 机械通气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临床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措施,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并发率更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充分降低并发的发生几率,其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不良情绪 并发症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50例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小剂量氯氮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五个月后生活质量各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中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氮平 齐拉西酮 女性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PV)患者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素和(或)羟基脲连续治疗≥6个月的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素+羟基脲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素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脲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素组与羟基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的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素组、羟基脲组、干扰素+羟基脲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的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对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素和(或)羟基脲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