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其多效性应用

/ 2

阿司匹林及其多效性应用

叶志强 王仁权 戈菁 蔡亚凌

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225300

摘要

阿司匹林是一种原料药品属于有机药品类,具有解热镇痛的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抗凝和止血等作用。阿司匹林有两个基本结构[1]:羟基和乙酰基。阿司匹林的羟基位于结构的中央,其上有一个碱性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阿司匹林的乙酰基位于结构的周边,并含有一个羧基,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从而使水分子倾向于从阿司匹林上离开,并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且涉及到众多方面。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科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并且在许多领域中被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多效性应用;治疗方法

一、前言

阿司匹林是在19世纪晚期作为一种正式的药品而出现的,但其先驱却是数千年来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医药中。在古代,埃及和苏美尔人利用它来治疗外伤引起的发炎,减轻关节痛,另外,南非科伊人以及北美土著民族也利用它来治疗发烧,骨性关节炎和头疼[2]

水杨酸是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以及降血压的功效。盐碱基会先被肠道细菌所代谢,再被肝脏所代谢,产生水杨酸,这是一种与阿斯匹林不同的物质,因为它没有乙酰基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水杨酸、水杨酸酯的合成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终于在1897年8月10日,成功地合成出了阿司匹林[3],它是一种由水杨酸钠衍生而成的衍生物,它不会引起恶心、胃肠道反应、耳鸣等不良反应,并于1900年2月27日,在美国申请了阿司匹林的专利权。阿司匹林最初是以粉状销售的,但1904年,它却以药片的形式出现,并被用于工业化制造药品--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它已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阿司匹林于1897年被发现是一种具有止痛,退热,抗炎作用的药物[4],它引起了人们对它抗血小板性的研究和讨论。目前,它已经成为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药,并且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在对大肠癌及其它肿瘤进行化学预防及减少老年痴呆症发生的临床实验之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前景依然一片光明。经过120年的工业化合成,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像现在这样,在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它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阿司匹林效性应用

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

COX(前列腺素内氧化酶还原酶)是一种单位整合酶,表明 cox的一端与细胞膜永久结合。研究发现, COX亚型COX-1 (COX-1)和COX-2 (COX-2)在阿司匹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未明。COX-1是一种蛋白酶,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而 COX-2一般只有在发炎时才会表现出来,以对活性氧,细胞因子,内毒素和生长因子作出反应。他们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生成前列腺素H2 (PGH2),在合适的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前列腺素E2或血栓素A2(见图1)。

 

 

 

 

 

 

图1 阿司匹林与COX-1,COX-2反应的代谢底物以及代谢产物

在阿司匹林的作用下,环加氧酶1和2中的丝氨酸发生了不可逆的乙酰化,这就导致了花生四烯酸不能顺利地进入到催化活性位点,从而影响了血栓烷的合成。阿司匹林不仅能抑制前列环素的生成,而且能抑制血凝素的生成[5]。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血凝块与前列环素之间存在稳态,两者协同工作,以维持血凝块与前列环素之间的稳态。然而,由于 ECs的转运能力很强, COX可以被重新激活,生成前列环素。这种机理还可以解释为何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要小于其消炎,止痛,退热的药效。临床试验显示,每日给予30~160 mg的阿司匹林即可降低凝血素的生成,再大的剂量并无其他作用,这符合饱和机制对血小板COX-1的抑制作用。

二)阿司匹林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

慢性炎症会使患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风险增加。随后,一项由8个随机对照实验获得的超过25000例病人组成的大规模观察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病人,在低剂量的情况下,其死亡率显著下降。大量的观察资料显示[6],阿司匹林对肿瘤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很多的调查都致力于找出最佳的阿司匹林用量,这些调查中,有些与大肠癌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每日摄入低于100 mg的阿司匹林,能够减少大肠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些可以因为长时间使用阿司匹林而减少死亡的肿瘤之外,还有一些报道显示,使用四年以上的阿司匹林对肿瘤的治疗没有明显的作用,比如肾癌、卵巢癌和膀胱癌,它们的长期死亡并不受阿司匹林的影响,也就是说,不管摄入多少,这两种肿瘤之间的关系都很小,而且,他们还注意到,对于一些肿瘤,比如卵巢癌,其死亡和发病的关系并不比安慰剂好太多。一项关于 Aspirin和其它非固醇抗炎药物预防胰腺癌的大规模观察性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 Aspirin和非固醇抗炎药物对胰腺癌的影响并不显著,至少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胰腺癌病人来说,如果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地减少这种病人的死亡率。所以,关于阿司匹林在肿瘤一级预防方面的效果,以及对一些肿瘤的益处,目前还存有争论。

三)其他(实验性)阿司匹林应用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廉价易得的药品,已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脓毒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研究者对脓毒症患者进行了相关的对照研究,并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疗法,虽然不能预防,但却能部分逆转人体内毒素耐受[7],这是因为它能把反应转化成促发表型。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诱导脓毒症单核细胞产生促炎症反应,提示阿司匹林可能对脓毒症所致免疫麻痹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此外,阿司匹林还可对脓毒症单核细胞产生促炎症反应。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并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这很可能是导致HIV-1患者免受预凝状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结论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著名的药物,于1904年上市,现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其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显著,但仅限于二级预防;它的抗炎性使它可以用来防止结肠癌等与炎症有关的肿瘤。阿司匹林因其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神经、病毒性疾病及骨(病)生理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对象。但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过量服用会引起急性失血和胃粘膜损害,所以,研究者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权衡利弊得失。继续研究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将会发现更多可预测的生物标记物,从而使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药物更有针对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武海江,孙永法,陈清.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09):1576-1580.

[2]李双战,张坤,郭保军.双抗血小板或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09):1608-1612.

[3]许逸戈,潘艺文,郭师颖等.“阿司匹林的无催化合成与分析”实验条件探究与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12):169-178.DOI:10.16791/j.cnki.sjg.2022.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