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乡村线性景观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1

国内乡村线性景观研究综述

徐正

诸暨市职教中心   浙江 绍兴  311800

一、乡村线性景观研究背景与构建策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各界对乡村的发展给予了重视,并不断推动着乡村的发展,将其走向新的高度,以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乡村线性景观具有游憩、经济、生态等多重功能,是构建和谐城乡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多是从旅游学的视角对乡村线性景观进行研究,通过探究旅游产业与乡村线性景观之间的耦合关系、全域旅游引导下乡村线性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历史文化旅游类型的乡村线性空间保护利用[,以促进乡村风貌提升、产业兴旺、生活幸福,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些学者测重于乡村线性景观内自身产业资源,例如李娜等通过分析乡村线性景观与乡村内产业结合的综合效益,提出“分层+叠加”的规划方法,从产业带的建设角度助力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在城市化和城乡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直播、共享平台等创新产业兴起,如何与乡村线性景观结合,优化乡村线性景观的发展模式与传播利用方式,是乡村线性景观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乡村线性景观研究范畴

由乡村线性景观的概念演变历程可知,其研究对象和涵盖的内容较广,但基本聚焦于美丽乡村内的空间实体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对乡村建设的审美标准和发展模式不断提升[[i]],乡村绿化作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风貌的提升、乡村文明的发展。且乡村绿化作为城市化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过渡区域,对整个城市的环境绿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早期受到欧洲景观轴线和林荫大道的影响,对于乡村线性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道路绿化的优化美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对乡村绿道、乡村精品线、网络构建等线性空间进行研究,在对乡村原有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到使用者心理、资源分配、地域特征、人文景观[等多种视角,研究内容也更为丰富。同时,结合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乡村线性景观的多元化价值进行探讨,总结可知其具有乡土文化价值、经济开发价值、生态保护价值、场地功能价值等多元化价值。当前的研究范畴虽具有多样化,但仍主要集中于乡村线性景观的空间本身以及使用者的视角,构建城乡互动、物种保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和谐的乡村线性景观,形成实践检验与反馈修正机制,是未来促进乡村线性景观多样性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乡村线性景观研究评述

(一)研究历程

通过乡村线性景观研究文献,可将我国二十余年乡村线性景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1999-2005年,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及国内绿道思想的首次引入[],处于萌芽阶段。(2)2006-2016年,学者们开始注重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多学科的融合和信息化技术深入研究,乡村线性景观的空间布局及功能的连续性规划设计得到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大量案例研究,处于起步阶段。(3)2017年至今,乡村线性景观的基础性研究大大减少,学者们开始采取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对其选线、布局、设计等采用量化的科学方式制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二)研究对象

乡村线性景观作为美丽乡村中重要的空间结构,其涉及范围较广,包含乡村中公路、绿地、街巷、自然河流、山谷线等具有线性元素的网络空间。线性元素是链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形成网络的重要框架,乡村景观节点是体现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对于乡村线性空间的研究也多注重于线性元素,对于乡村景观节点以及节点与线性之间的链接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乡村景观节点作为乡村线性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构建与设计;节点与线性之间作为过渡的区域也应加强研究和探索,以期为乡村线性景观的研究充实内容与内涵。

(三)研究方法

    我国乡村线性景观研究的初期重点在于平面的形态构建与资源的简单链接。随着景观生态学与地理学等学科的融合,乡村线性景观的研究开始注重场地生态肌理与规划建设之间的平衡关系,GIS、RS等科学技术软件的支撑,通过模型分析、定量计算,从地理生态环境、功能整合、尺度调节等方面完善乡村线性景观的空间格局;同时,社会学和旅游学的引导介入,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乡村线性景观的内涵意义,加强了旅游产业与乡村人文、资源特色融合的互动关系。由于乡村线性景观是一个具有自然、休闲、游憩、社会、经济等多重属性的场地空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式为乡村线性景观的综合性发展提供了多视角的研究方向。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乡村线性景观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随着对乡村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乡村线性景观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长,同时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使得其理论观点和实践论证不断充实。乡村的发展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根据现有的研究基础,未来乡村线性景观的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线性景观的研究当前较多的停留在空间结构与功能价值,较少关注到将空间结构与功能价值融合产生的综合效益,这使得新兴理论与实际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已存在社会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学等学科对乡村线性景观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已打破了单一思维下的研究局限性,并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后续可以搭建交叉学科平台,加强学科间的互动与摩擦,探索不同学科视角下对乡村线性景观的特色发展模式。(2)当前对乡村线性景观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定性研究其本质主要是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定量分析则主要是通过3S技术、模型构建、评价体系等方式。结合多种新型技术与现有研究手段,形成定性与定量相融合可视化的创新研究方式,将是乡村线性景观发展的未来难点之一。如VR虚拟现实与模型构建的融合,实现数据与图像的融合衔接,直观明朗的分析乡村线性景观。同时,在城市化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直播产业、村民带货、平台共享等方式优化乡村线性景观的传播利用与发展模式,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3)乡村线性景观具有城市所不具有的文化属性,如何将乡村文化进行保护和传递,尤其是非物质文化在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呈现与保护,也将是未来深化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