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小学数学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价值及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刍议基于小学数学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价值及方式

刘冬敏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龙泉实验小学 261200

摘要:数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需求将不同的教学环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出发开展作业分层设计,以学生的主体需求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创新分层作业理念,改进设计方法,规范评价方式,将作业设计分出梯度,设计多样化的课内外作业,活跃学习氛围,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价值及方式

分层作业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差异,为他们“量体裁衣”设计出的作业。分层作业契合学生学情,通过完成量少而精的作业,学生既可以扎实掌握学习内容,又可以锻炼多样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增效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倾向,主动投身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面针对基于小学数学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价值及方式进行探讨,希望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提供有效思路。

一、基于小学数学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既独立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学生在某个学习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直接影响其后期成绩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科目产生厌倦心理。而分层作业的优化设计能够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供平衡桥梁,学生可以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自我价值,并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步强化自身数学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数学科目分层式作业设计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是符合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因此,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和自测,并以此建立学习自信,在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分层式作业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完善的学习体验感受,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并逐步建立自信,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

二、基于小学数学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方式

(一)理划分学生层次

设计分层作业的目的是使作业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众所周知,在性格、爱好、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要利用适宜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然后合理地划分学生层次。

例如,教师可利用智能教学系统采集全班学生的行为数据、基础信息数据,继而分析学情。在分析学生的学情时,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智能技术处理,建构学生画像,生成可视化的学情分析报告。教师应认真分析每名学生学情分析报告中的项指标数据,全面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并通过对比各项指标数据,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由此划分学生层次。

A层次学生: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基础尤为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可以主动进行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复习;基本上完全消化当天所学内容。B层次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不够浓厚;数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很容易出现知识混淆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帮扶下进行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复习;基本能消化一半当天所学内容。C层次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逃避数学学习;数学基础不扎实,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就算教师再三指导,也很难扎实掌握学习内容,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逃避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复习;基本能消化三分之一的当天所学内容。

(二)进行数学作业内容分层设计

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完全独立的,都需要各类数学理论知识作为学习根据。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数学学习环节都处于某个知识点的某个阶段中,前期需要基础,后期需要延伸。基于此,在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知识点的前期基础和后期的强化,以此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

例如,在“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对于相关知识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可以重点考虑前期长方形和圆形面积计算等问题,并在作业设计中将圆柱体的表面积拆分作为作业重点,由此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目标。而针对相关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分层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将面积计算融合至实际案例中,并逐步渗透后期强化阶段,由此使分层作业能效发挥到极致。

(三)有效利用分层作业评价机制

作业的完成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倡导评价方式维度的多样化,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通过批改分层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建立规范化的评估价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被安排不同的题目,使教学评价变得更加合理。

例如,教学“比例”知识过程中,教师应针对ABC层次展开分析。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布置作业前,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布置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对于A层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拓展类练习,观察学生在比例作业完成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能否直接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对于B类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审题及计算方面的细节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以基础概念出发,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相关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在做作业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到作业评价具有客观性。教师针对C类学生应该以表扬激励为主,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不断激励学生进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作业完成后,针对性地做好评价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获得作业机会的同时,实现数学学习的提质增效。基于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落实新教育政策,以学生学习差异为依据,进行学生分层。之后,教师要依据学生分层结果、数学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阶段,设计多样的分层作业,让每名学生在体验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利用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实践探讨[J].学苑教育,2022(29):44-46.

[2]范启木.提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2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