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体育区域自选游戏活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中班体育区域自选游戏活动的研究

余少尔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育贤幼儿园

摘要: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幼儿园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通过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现场检查法,对顺德区A幼儿园中班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幼儿园中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园场地和器械未能充分利用、幼儿体育活动趣味性不足,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机会等;经过分析调查后,将通过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的体育游戏区域,提升教师对幼儿体育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能力,从而支持幼儿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提升动作技能,强健康体魄。

关键词: 中班  体育区域  自选游戏 

一、概念界定

幼儿园体育区域自选游戏活动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指以练习粗大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游戏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为幼儿的身体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的体育游戏,其中包含了弹跳区、平衡区、攀爬区、耐力区、球类运动区、悬垂区、竞赛区、骑车区等游戏区域。 

二、中班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活动形式较单一场地和体育器械、材料未能充分利用

该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形式主要以班级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教师在组织活

动中,较多存在幼儿等待的现象,游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幼儿缺乏个性化的发展。幼儿使用的体育器械和材料比较单一,教师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经常使用固定运动器材游戏区,或使用方便拿取的材料开展游戏,游戏玩法较固化。

)由幼儿意愿自选的游戏活动较少,充分锻炼的机会有待提升

幼儿园原有的体育活动中,幼儿较多按教师的预设走,或临时性开展的活动

较随意,由幼儿意愿自选的游戏活动较少,包括很少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幼儿无自主决定权。

(三)幼儿体质较弱,动作技能发展有待增强

对全体中班级的幼儿开展国民体质测评,测评了身高、握力、立定跳远、坐体位前倾、双脚连续跳、15米绕障碍跑、走平衡木项目,客观地了解全级幼儿的体能和综合体质水平。从整体水平看,幼儿的体质偏弱,动作技能发展有待提升,特别需要加强力量和平衡方面的练习。

二、中班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未能挖掘有价值的运动空间和游戏材料

    要达到良好的体育活动体验和运动效果,硬件设施是重要因素,但教师未能挖掘有价值的运动空间和游戏材料,幼儿园的运动场地没有合理规划,体育材料没有被充分利用。同时,幼儿园有较多体育游戏材料,老师未能给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自由活动的的机会,部分材料形同虚设。

(二)重教师的课前设计,轻幼儿的自主参与。

幼儿园大部分活动是老师预设的,包括内容、玩法、材料,幼儿未能自主选

择感兴趣的内容,未能体验到参与准备工作的乐趣,未能对自己的活动体验作出主动的决定;在活动组织上,老师讲解密度、示范密度过长,幼儿参与的活动时间不足,教师往往不敢运用一些强度大、挑战大的内容,从而使幼儿失去“跳一跳、够得着”的乐趣,失去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

(三)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观察、指导有待提升。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核心价值、典型表现等不了解,

对幼儿体育的目标和技能动作发展不清晰。幼儿园很少或没有体育专业教师,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一般都是由带班老师组织,在活动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标准动作的示范和对幼儿动作发展技能的指导。

四、促进中班体育区域自选游戏活动研究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户外场地设置体育自选游戏区域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段的身心发展需求、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特点、健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目标及安全要求等基本原则来进行户外体育自选游戏区域环境设置。因地制宜,规划好全园户外场地,将相对较大的户外活动区域进行分割为若干个体育活动区域,如综合器械区、球类区、弹跳区、骑车区、攀爬区、悬垂区、投掷区、跑步区等。同时充分利用边角空间和设施,边角空间易被遗忘,如能巧妙利用,更能吸引幼儿。

(二)遵循开放性和可变性原则,投放具有层次性与趣味性的材料

首先是根据体育基本动作发展目标和区域功能,遵循开放性和可变性原则,来投放具有层次性与趣味性的材料。多样化的区域设置和丰富的活动器械、材料为幼儿肢体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之撑,能最大化地满足幼儿动作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教师提供的体育游戏材料要让幼儿能自由选择,并自行结伴游戏,在活动过程中能变换玩法,做到开放性和可变性。如: 平衡区可以投放梅花桩、平衡木、平衡板、高跷、过河石、积木砖等练习平衡的材料,当幼儿玩过多次后,会改变材料的用途和玩法,将梅花桩、过河石等重新组合,呈现出新的活动方式,重新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索。

(三)做好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有效观察与指导

教师要掌握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价值,明确观察目的,并在保证幼儿能充分展示自己游戏水平的进行有效观察与指导。首先,有效的观察要注意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参与状态,是主动还是游离的;是愉悦的、积极的,还是消沉的;观察有没有合作协商的行为;观察幼儿游戏规则的执行情况,观察有没有危险的动作等,并通过面部表情观察幼儿心理动态和意愿;通过以上细致的观察,来全面了解体育游戏的开展情况,开展适宜的指导,要注意保护幼儿主动参与的状态,指导幼儿与体育区域材料互动,借助材料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在游戏中能坚持完成任务,乐于挑战。

(四)提升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幼儿体育及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在亲身实践的运用中,不断提升对幼儿体育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及提高的专业能力,从而来全面了解幼体育的内涵、特征及教学方法,并在实践、理论、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幼儿园要创设平台,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与幼儿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专题论坛或教学培训或,掌握更多幼儿体育及相关学科的理论。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科学完善评价体系,评价重点放在幼儿游戏过程,并兼顾学习结果。对幼儿的观测点,放在是否主动参与、心情愉悦、遵守规则、动作表现、综合体质等方面。首先是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评价,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来推动游戏,获取经验、在愉悦的体验中练习基本动作。 其次是动作表现的评价,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观察和判断幼儿的动作,并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再次讲解、示范展示等强化幼儿基本动作的学习。第三是对健康的评价,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来测评幼儿的体质健康,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进行测评,从而了解幼儿经过体育区域自选幼儿后,是否在体质健康方面得以提升,从而改进体育活动策略,又进而帮助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娟.运动区域这样玩——幼儿园运动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2017:5-16.

[2]刘玮,袁晓静.幼儿体育区域活动的探索实践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37(4):580-58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