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张秋林

石家庄市石门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加之学校开发的校本必修课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充分体现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探讨了组织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重点是突出“综合”与“实践”两种性质,“综合”,旨在打破学科设立的边界,让学生争取在某项活动中实现除本学科外其他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而“实践”则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形式,即打破单一的课堂坐等授课制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动手操作、亲身感知的体验中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以下本文就来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探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和方法,其中不足还请同仁斧正。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意义

首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效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布和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曾明确提出了这样的指导要求,即“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立足于这一指导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坚定不移地组织和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次,在小学阶段组织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可以打破单一的课堂授课制度和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在一种活动中实现多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比如,以学校组织两个月内的毛笔书法练习和比赛活动来看,在两个月内,教师系统地对学生开展毛笔书法的相关教学,从最初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起笔、提笔、运笔、收笔等教学内容开始,到最终的书法作品评奖环节,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很多方面的进步。如有的孩子会上网搜集关于古人练习书法的历史典故,从而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还有的孩子会主动和同伴交流书写心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有孩子会坚持每天练习几页毛笔字帖,一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运笔技巧,二来也是在磨炼学生的心性,使其不再心浮气躁,气定神闲,能够专心做更多事情。这就是同一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不同教育效果,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从这些层面来讲,组织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很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法

(1)实践活动与教材文本相结合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当与学生学习的教材充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是直观的,富有体验性的,但是这种直观的体验性需要建立在学生阅读了教材某些文本的基础上。实践方面的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是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关系,实践为理论提供了应用和检验的场合,而理论则为实践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结合具体的活动环境,恰当选择和利用具体的学习手段,而完成教师预期的设定任务和目标。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完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知识后,通过课文《观潮》、《走月亮》、《秋晚的江上》等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活动:我们与环境,学生们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并知晓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存在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环保”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我热爱的家乡。活动课上,语文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比如,教师拍摄的家乡的小河、家乡的古镇、家乡的风味小吃、家乡的特产水果等等,视频和图像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再来向学生们一一介绍,比如,介绍小吃的名称,历史典故,以及制作方法等等,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自己搜集这些资料的经历,由于教师和学生都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因此,很多特产、小吃、风景等也会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们思考和交流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围绕自己喜欢的话题展开探讨,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课文《观潮》、《走月亮》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方法来简述自己对家乡的印象,歌颂家乡,培养学生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并塑造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品质和情操,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健康成长。

(2)实践活动与兴趣爱好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要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交流和总结,实现认知、能力、经验的有效提升。而想要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需要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比如,在指导学生们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乌鸦将小石子投入水中,水瓶中的水面升高的现象,教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然后课堂上讲解到相应的自然段时,拿出准备好的小石子、瓶子和水,来演示乌鸦向水瓶中投入小石子的过程。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通过投放小石子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而有的学生则发现当瓶子里的水很少的时候,即使投石子进去最终也不会喝到水,因为水能上升的高度是有限的,少量的水只能提升少量的高度。在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验证了教材课文描述情境的特定性,学会了辩证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相信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文本,探索科学真实奥秘的科研精神,学生也在课堂小实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

综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是践行“新课标”精神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关键,本文结合了语文学科,探索了实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希望可以凸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体验中学到更多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晋灵 ,王玉珍.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 [J]. 宁夏教育, 2003, (Z1): 61-62.

[2] 林元凌.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J]. 安徽教育, 2002, (1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