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长,科学培育——学前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自然生长,科学培育——学前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研究

余笑群

叙永县叙永镇西城幼儿园 四川 泸州 646400

摘要: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幼小衔接阶段是他们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儿童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还要面对身心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因此,科学地开发幼小衔接课程对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科学;策略

学前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决定了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在这个时期,儿童不仅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爱护,还需要接受科学、适宜的教育引导。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一、学前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重视,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双方共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一些幼儿园过早地教授小学知识,而忽略了儿童在沟通能力、自主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儿童的全面发展,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改变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内容。一些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只是简单地改变教室布置、延长课时等表面上的改变,而没有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变化。这种做法无法真正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也难以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目标。

此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这可能导致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不一致,影响了儿童的顺利过渡。因此,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配合完成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儿童的顺利过渡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思考

1.开设衔接课程

制定科学的课程是幼小衔接的关键一环,通过多样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幼儿教育课程,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心理焦虑,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节奏。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内容,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考虑过渡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标准,制定适合幼儿认知和接受能力的过渡课程内容,从而激活幼儿对小学学习和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趣味化的实验课程: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实验课程,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这些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在幼儿园中引入这些实验课程,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个性化的探究课程:通过构建个性化的探究课程,满足不同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种课程模式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定制,让他们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科学探究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养成求知好问的学习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幼小衔接阶段,将科学探究活动作为重点课程进行推广,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强化情境体验

建立小学生活的概念。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准备,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了解小学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提问和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规则要求以及社交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他们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初步概念。

模拟小学的日常流程。为了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日常节奏,教师可以模拟小学的日常流程,包括上课、课间休息、午餐时间以及放学后的活动等。通过模拟小学的日常流程,幼儿可以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学习安排以及社交规则等,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实际体验小学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并深入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设施和规则。通过实际体验小学环境,幼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加深对小学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小学生来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故事。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3.实施教育联动

跨界合作,激发教育创新。为了解决幼儿到小学过渡阶段的问题,我们应当跨越教育阶段,进行跨领域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限于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更应扩展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创新教育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幼儿和小学的需求。

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幼儿园和小学不应仅仅是教育场所,更应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幼儿和小学生能自由探索、发现和学习,而教师则提供引导和支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能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让他们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以儿童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在新的教育生态中,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应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合作。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对接,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创新。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者到教育者再到家长和孩子,共同推动幼儿教育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召存,李琳.迈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2022 (5):1-10.

[2]吴晓琪.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初探[J].教师博览,2023(9):15-16.

[3]张晴晴.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 (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