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马艳红

平顶山市第五十六中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接着,阐述了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其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作用。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对策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于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学生阅读能力;分层教学;阅读兴趣培养

一、引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强调了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他们理解文本思想的重要步骤[1]。如果学生缺乏对课文的阅读激情,那么无论课文内容多么生动,语言多么优美,思想多么具有教育意义,一切都将失去意义[2]。因此,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和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3]。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常注重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与解析。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它缺乏活跃课堂氛围,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固定和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阅读是一项需要思考和发散思维的活动,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重视结论与答案,忽略了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性思考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的缺乏实践性也是一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实际练习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阅读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实践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分析作品结构等技巧,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学难以满足个体差异需求

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阅读经验、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兼顾到这些因素,就难以满足个体差异需求。具体表现在,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不同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抓住文章重点、阅读速度、阅读深度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一些学生的速度快、深度好、理解透彻,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较大的阅读障碍,理解不透、速度慢、难以抓住文章重点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难以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而需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状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案,因此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角、搭建读书分享平台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博客等,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他们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并通过定期的阅读分享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之间的阅读互动和合作。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师尝试引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与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除了在课堂上的讲解与解析,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俱乐部、文学欣赏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去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利用科技手段,引入电子书籍、在线阅读平台等资源,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阅读与交流,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状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适当的差异化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指导和关注。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针对性的教学材料、辅导和反馈等,帮助他们提升阅读理解和技巧。将学生按照阅读能力进行分组,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较弱的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互助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五、案例分析

王某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语文阅读方面一直表现较差。每次老师布置阅读任务时,他总是感到无从下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缺乏理解。为了帮助他提高阅读能力,老师决定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

老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王某被分到了初级组,与其他同水平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在初级组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他们通过选择一些有趣的短文、故事或诗歌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老师开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他们引入了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朗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此外,老师还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如音频、视频和互动课件等,以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在初级组中,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同时,老师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问题和练习,以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某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不再害怕阅读任务,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他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对不同文体和题材的兴趣。这个案例表明,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及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化彦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20(1):2.

[2] 蒋静.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4):78-79.

[3] 陆登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2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