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刘轶

身份证号码:430105198309082037

邮编:410016

摘要: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是保证地下建筑结构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的通病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通病包括施工质量不达标、结构缺陷、管网漏水和接缝渗漏等。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施工、选用适当材料、加强结构检查验收、采取合理防水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

关键词: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通病;防治;措施

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对于地下建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些通病会影响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进行浅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确保地下建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一、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

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是确保地下建筑结构及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存在通病会影响地下建筑的防水抗渗效果。首先,施工质量不达标是导致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选择不当、施工操作失误等都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并配合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其次,地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通病是结构缺陷。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的构造缺陷等都可能导致地下建筑的防水抗渗质量下降。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建筑结构的检查和验收,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此外,管网漏水和接缝渗漏也是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通病的常见问题。管网漏水问题可能由于管道材料选择不当、施工质量不达标等原因引起,而接缝渗漏可能由于接缝处理不当或施工操作失误引起。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填缝、密封等措施来加强管网和接缝的防水效果。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的通病包括施工质量不达标、结构缺陷、管网漏水和接缝渗漏等问题。为了确保地下建筑的防水抗渗质量,需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规范设计和施工过程、选用适当材料、加强结构检查验收,并采取恰当的防水措施。只有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确保地下建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措施

(1)施工质量控制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操作准确无误。例如:严格按照防水层施工的工序和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和质量。选择适合地下环境及施工要求的防水材料,如聚合物防水涂料、防水胶等。确保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效阻止水分渗透。严格按照防水工序和要求进行施工,不允许缺工缺料、马虎施工等情况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如严格控制施工面的水泥砂浆均匀度、涂布厚度等。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防水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如涂层的附着力、抗渗性能等进行试验和评估。在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水施工技术和质量意识。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加强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操作准确无误,从而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质量。

(2)合理设计和施工

地下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要合理,避免出现结构缺陷。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渗流等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例如:防渗墙:在地下建筑的周边或关键部位设置防渗墙,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透。防渗墙可以采用混凝土搅拌桩、钢板桩等材料,夯实地下土层,并进行合理的防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在地下建筑的屋面或地下室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及时排除,减少下渗和渗漏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管道和排水系统,将雨水导入到雨水池或排水管网中; 防水层:在地下建筑的地板、墙面和屋顶等部位设置防水层,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水蒸气的渗透。防水层可以使用防水膜、防水涂料等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接缝处理:地下建筑中的接缝是防水抗渗的重点部位。在接缝处采取合理的处理和密封措施,如填缝、密封胶等,以确保接缝的防水效果;强化地基处理:对于地下建筑的地基进行强化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灌浆加固、土工格栅等,以防止地下水通过地基侵入地下建筑。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性能,确保地下建筑的正常使用,并减少维护与修复成本。

(3)选用适当材料

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材料的选择要合理,适应工程环境和使用要求。例如:防水膜:防水膜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材料,能够有效隔离土壤水分,抵御地下水的侵蚀。防水膜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防水膜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如HDPE、PVC、ECB等;防水胶:防水胶是一种涂料型防水材料,适用于地下室内墙、地面等部位的防水处理。防水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柔韧性,能够有效抵御地下水压力和渗透;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常用于地下建筑中的防水处理,特别适用于地下室的地面和墙体施工。水泥砂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抵御地下水的渗透;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是一种涂料型防水材料,适用于地下室墙面、地面等部位的防水处理。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够形成一层坚固的防水膜。在选择防水材料时,需要考虑工程环境和使用要求。如果地下水位变化较大,需要选择具有较高抗压性能和柔韧性的防水材料。

(4)加强结构检查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建筑结构的检查和验收,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对关键部位,对地下建筑中各种接缝进行细致检查,包括水泥浆接缝、胶缝、焊缝等。检查时要注意接缝的密封性和牢固性,确保无漏水情况。如发现接缝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新施工。对地下建筑中的管道连接点进行检查,包括排水管道、供水管道、雨水管道等。检查时要注意连接部位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防止漏水和渗透。如发现连接点存在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连接件。对地下建筑的墙体和地板进行检查,确保无裂缝和渗漏现象。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对墙体和地板进行观察和检测,如发现裂缝或渗漏,应及时采取措施修补。制定地下建筑结构检查和验收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各个部位的验收要求和检查指标。例如,对于接缝要进行压力测试,对于管道连接要检查密封性等。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包括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工艺和工序等。施工记录可以为后续的检查和验收提供依据。

总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施工、选用适当材料、加强结构检查验收,是提高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的关键。通过这些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抗渗问题,确保地下建筑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邹磊.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J].居舍,2021(04):81-82.

[2]陈梅华.浅析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抗渗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9(08):328.

[3]谢建明.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3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