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优化策略

上官玉超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幼儿园新城分园

摘要:幼儿园数学活动专业性强,部分幼儿园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如教授的内容大大超出了幼儿应该掌握的范围,教授的方式仍然以讲解的方式为主,幼儿在数学区书写大量重复的习题。这些都是违背课程游戏化精神的行为,未能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的数学活动,不利于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深入学习了课程游戏化精神之后,我们积极改变教育观念,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游戏化的教学素材开发等多个方式,优化幼儿园数学活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数学活动;优化策略

引言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本文针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展开讨论。

一、创设趣味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教师应积极创设适宜幼儿数学学习的情境,从而激发幼儿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大班数学节活动中,教师借助于数字地毯、数字卡片、数字磁铁、数字贴等材料,将教室装扮成可爱的游戏场所,幼儿走进班级就是走进了数学游戏场所,浓厚的数学游戏氛围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事先准备丰富、有趣的数学材料,让幼儿有新鲜感,持续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如跳舞毯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数学教学目标,制作了数字跳舞毯。教师将跳舞毯细分为12宫格,贴上相应的数字,并让幼儿根据游戏规则在数字跳舞毯上完成游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投入,并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

二、尊重学习特点,设计数学游戏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较为乏味、枯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以生动化、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原本乏味和枯燥的数学知识,使幼儿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感知呢?显然,大自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数数、排序、分类等,幼儿教师要把握幼儿学习特点,从此入手,设计幼儿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使幼儿在玩乐中获取丰富的数学核心经验。例如,集合和分类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去户外草地上或大树底下拾取一些落叶、树枝,并加以集合,按照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进行分类,帮助幼儿在经验形成中建立数的概念。另外,学前儿童数的概念形成与运算能力发展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计数、数符号以及数运算,它们是同时发展的,而非相继发展。什么是计数呢?简单来说,就是数事物个数的过程,换言之,即说数字、手点实物。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将每个数字和集合中的物体对应起来,对比各个集合的数量。不仅如此,还可以让他们展开数运算。例如,幼儿教师将幼儿组织起来,让他们对每组不同的树叶进行数数,同时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抛出启迪性的问题,如:“小朋友们,两种树叶一样多吗?哪种更多?多了多少呢?”其实,上述真实情境的抽象思维过程就是数运算的过程,对幼儿数学素养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遵循区域设置原则,确定空间材料

良好的环境与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数学区设置在什么地方合适呢?幼儿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数学区应安排在既能让大家关注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区域的创设过程也是幼儿思维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幼儿,他们共同对班级空间进行了分析、规划,最后决定将数学区设置在美工区、阅读区等安静的游戏区旁边,并用柜子将数学区域和其他游戏区域间隔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开阔的空间,这样既利于幼儿自主游戏和专注思考,又满足了小组间学习和互动交流的需要。幼儿还用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制作了区域标志和游戏规则牌,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绘制成数学区域思维导图,并参与数学区域中桌面与墙面游戏的设计……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汇总、选择。幼儿建议将《数学探究》中配套的部分操作材料投放到游戏区中,而更多的材料则是利用收集来的自然素材、废旧物品。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依据游戏的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区域游戏材料。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创设了趣味灵动的区域环境,呈现了开放可变的游戏材料。现场诊断是提升游戏质量的关键。在数学区域设置完成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区域观摩,让教师从区域设置的合理性、材料提供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们的讨论商榷,各班对数学区域及游戏材料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更贴近幼儿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任务设计,呈现知识建构

任务式设计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借助游戏化、信息化、互动式的环节进行引导并设置小组学习任务,不断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借助电子白板为幼儿展示任务,不断激发幼儿自主探索,进行预设与生成,催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知识向运用转化。在分析幼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数独大闯关”目标功能进行概念性建构并呈现出来,帮助幼儿达成学习目标,此时教师可以围绕任务提出学习方案。例如在为幼儿展示“数独闯关”游戏时,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为幼儿提供一个趣味性的故事场景“嘟嘟睡不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嘟嘟的小朋友在晚上睡不着,他听到了不同小动物的对话和求助,于是开展了一场“冒险”游戏,利用闯关的方式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教师由此为幼儿设计由简单到难的闯关任务。如第一关,让幼儿自由填数,发现数独游戏的规律。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小动物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负责帮助小蜘蛛织网,织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中间向四周织网,也就是说由格子中间的数字向四周发散进行闯关。有的幼儿负责帮助小鼹鼠打地洞,打地洞则要由上往下打,也就是在格子里填数字的时候要由上往下填。在活动中,笔者支持幼儿将自己的闯关方案进行设计,生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路图。幼儿们在不断活跃的思考中,形成了不同的数独排列方法,并且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数独游戏的兴趣。

五、提升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丰富课堂多样化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把现有的知识点进行丰富化,摆脱传统幼儿教育当中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解决问题,幼儿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数学知识,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作用。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左右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投屏到大屏幕上,把屏幕的数据线和跳舞毯相连,让幼儿站在屏幕前,面向屏幕。然后屏幕上投放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水果举手消除,在举手时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左右手。等幼儿熟练掌握左右手以后,教师开始加大难度,逐渐让幼儿进行拓展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下去,并且更加熟练地掌握左右认识。教师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而且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

结束语

教师就要做幼儿游戏的“敲钟人”,在不断的学习与历练中,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需求与兴趣,与幼儿共设共创适合他们进行无限探索与发展的游戏区域。

参考文献

[1]游品洪.绘本在幼儿园数学游戏活动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2(20):2-3.

[2]李娜.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探讨[J].甘肃教育,2022(13):66-69.

[3]陈斐.例谈幼儿园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2(04):55-56.

[4]唐丽君,韩燕群.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活动的进阶设计——以“萝卜点数卡”游戏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