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课堂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对话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课堂初探

吴丽萍

潍坊峡山双语小学,峡山,2613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对话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对话教学是教学主体间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具有的民主平等、互动交往、动态开放、合作发展等的特点,使其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271教育教学模式也逐渐备受关注。在对话教学理念下深入认识271教学模式,研究271教育课堂,将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对话;对话教学;271教育课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到“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1]在我国教育领域,顺应时代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对话”已经逐渐进入到学校教学领域,对话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理解对话,对话就是指双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结构,通过理解而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1]。从本质上讲,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在对话与交往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不仅指师生之间通过言语进行的相互之间平等的交流,也包括与文本以及与自我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反思。因此,对话教学是一种更加尊重人的主体性,追求创造性,更加体现人性化的教学。

对话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文本。教育者即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受教育者即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储存器,而是主动学习和发现的主体,有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文本不再仅仅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而是充满灵魂的有着深刻思想的语言,是作为对话中的一个“个体”存在着。基于此,对话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教学过程互动交往,课堂环境动态开放,教学充满合作发展,注重以人为本。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授人以技,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促进全面发展。在对话教学理念下,知识已成为实现学习者生命发展的手段,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培养富有创造力和对话理性的、生命能够得到健全发展的人。2

、对话理念下271教育课堂的实施

1.课堂环境的创设--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的创设:戴尔克(Dahlke·H)曾经提出,“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在某些十分重要的方面制约着学生学习与发展之可能性。环境这一舞台一旦搭起来,则于此上所进行的演出活动便已部分地被决定了。”[3]目前,以小组为单位的座位排列方式,改变了过去课堂中横成行、纵成列的座位编排方式,不再将教师置于高高在上的独一无二的位置,学生不再只是面对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师一人,学生之间不再限于座位的限制而交流很少或互动的机会很少。271课堂中,作为教学的主体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相信他们参与对话的欲望和能力,把学生从对教师的畏惧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真正自由的参与其中,敞开心扉,自由表达,教师则有一颗宽容之心,去倾听、去理解学生的每一种观点。

2.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导师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要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交流者、合作者、促进者以及科研者。教师要拥有对话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但与到对话学习中。在271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导师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师生交往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合作伙伴,在课堂上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用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一定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随时观察个别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就像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的“当学生呼唤教师进行更正式的信息讲授的时候,该讲授本身就是展开对话的时刻”,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性质,灵活处理,这对重点和有疑惑的地方还是要适当的点拨与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3.学生是对话型学生--学习的主体

    对话教学下的学生是拥有对话精神,积极参与对话的主体。“如果学生是在充满着对话氛围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么他就会在有意和无意的状态下成长为能够对话的学生,成为‘对话型学习者’。在271课堂中,学生已经基本拥有对话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能够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参与学习,能够打破僵化的思维和定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同时能够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吸收或加以批判。学生能够在探究、讨论、互相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在碰撞中创生新的思想,实现新的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还善于倾听教师的点拨,敢于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同伴在发表观点时,能够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去用心听别人的观点,容纳或者批判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4.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话教学也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发展、互动交往,不仅重视师生对话,也要求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在生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自身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在品评与鉴赏甚或是评判的过程中超越文本的意义,实现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建构。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去迎合书本和教师期待的答案。学生在与教师、文本、同伴的对话过程中,在批判与接纳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理解。271课堂上,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作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的团结合作能力、与老师的沟通能力、主动探究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5.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教育者调整和改善课堂教学,对促进对话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话教学注重主体的发展,注重对教学整体进行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生成,关注对话的过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知识的形成。对话教学强调教学的意义,强调教学过程中知识创生的意义。因而对话教学的评价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强调意义的评价。在271特色课堂中,评价不再是针对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进行关注,尤其关注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也不再知识对个人进行评价,而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注释:

[1]席晓娟.对话教育的唤醒与实现[J].中心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2]王春华.新的教学改革呼唤对话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3]靳玉乐.对话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