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趋势下美术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学科融合”趋势下美术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尝试

张盛楠

(金柳林外国语学校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跨学科学习”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内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这就是“跨学科”内容。

一、为什么要跨学科学习?

如果你遇到简单问题——想把椅子做牢固一点,你只需要手执锤子,敲打松动的钉子就可以了,但如果你遇到复杂问题——想做一把椅子,但你手上依然只有一个锤子,你会怎么做?

   正确的方法是:先停下来,思考获取更多工具。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会,也不能这样做!他们依然会想着继续用锤子来解决问题,难怪芒格说:“所学的知识会限制你的思维和行为”,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

    跨学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复杂问题,更是为了拓展认知边界,创造更多可能。事实也证明,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更能带来更多更多的创新。

“跨学科学习概念”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历史等学科中都有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可见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核心概念时,要有整体意识,学会总结升华,并提炼出抽象概念,才能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科学思维、态度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而这一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跨学科的连贯性要求学生从过去追求学科认识深度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学科覆盖的广度,这意味着大量的知识积累,又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去积累庞杂的科学知识呢?

二、为什么要进行学科融合的尝试: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学科融合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融合;课堂教学中,学科融合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确定融合点,以教学主题为统领,筛选能为其服务的、有价值的相关学科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之形成合力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

基于生活主题的学科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近几年来的高考各个学科都关注社会热点,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

基于活动主题的学科融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型”课程是本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也成为聚焦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

三、当前中小学学科融合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尚且没事有较高的学科融合能力,为了“融合”而“融合”致使教学效果难达目标;

长期以来,学生接触的教学方法是极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学生也习惯了一门学科只用一种思路进行学习,而没有将各种学科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学科融合教学发接受能力不足。

四、美术学科和多学科融合教学尝试的收获:

1、提高了学生接受学科融合能力,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素养,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接受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固有观念认知——美术仅仅就是画画,而是在主题单元课程中,利用真实有效的学习任务作为引导,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索,在学习美术课程的时候,多探索与其他课程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使学生从学科融合这种学习方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学科融合围绕一个核心展开,逐步实现核心素养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有的核心素养,每一个单元学习也有其独特的学习目标,教师利用“学科融合”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是所有学科的堆叠,应当是其他学科对美术学科的“补充”,选择其他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围绕本课程的教学核心开展,这样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

3、打破学科界限,活动实践呈常态化

   学科融合要成为一种常态,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本次教学尝试就是1-8年级同时展开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以任务带动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自己的兴趣学科知识为切入点学习美术知识,完成对美术单元主题的理解,这样完全顺应了我们将学科融合的初衷——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寻找与提高素养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2022年课程改革提出了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向了核心素养培养。那么,与提高核心素养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时什么呢?虽然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等,但这些并不等同于素养本位的学习方式,也不必然带来深度学习,产生核心素养。作为与核心素养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那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或思维化学习。

核心素养也被称为“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究竟有哪些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21世纪“4C”:协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它们既是一个结果,又是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老师的教学方式。

六、综合测评的改进趋势

综合评价不是知识点的拼接,不是五育观测点的相加。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它强调态度价值维度。也就是说最重要的素养是不能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价的。现阶段中小学的综合评价,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素质、劳动与综合实践五个方面。通过艺术学习提升的审美素养被分解为美育实践、美感表达、艺术特长三个指标,这种评价方式相对于过去“唯分数论”来说是进步的,但这样的综合评价依然存在问题:在非常细致的分解式考评之下淹没学生个性;通过师评生生互评出等级太过主观,指标缺少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可比性;窄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评价因而容易走向形式主义。因此,果评价能嵌入课程实施过程,落地在每一门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是调动多样化心理社会资源应对挑战、完成任务的过程。具备真实性、开放性、迭代性三个特点。反映真实的生活或工作需求,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完成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较长实践,允许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自然而然发生了整合,这个过程叫做综合。综合是真实的、自然的,综合的过程就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美术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尝试,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学生怎样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综合评价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挑战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看重要素养的发展情况;二是把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看个性潜能和特长。它要求把“抽象的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个人,并放在一定情境中去理解。综合评价是学生过呢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支点,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个支点来撬动教育的未来。

石家庄市长安区金柳林外国语学校张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