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的广西区域文化传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国际化视野下的广西区域文化传播

黄成柱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36)

摘要:区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要建设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和传播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本文结合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试图谈及在加强广西区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的浅显认识。

关键词:文化发展传播;广西区域文化;国际化

引言

广西是中国沿海唯一的民族自治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活跃在现代岭南地区的古越人早在商周时期便创造了繁荣的骆越文化。地理上,广西奇山秀水、风景秀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广西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随着“中国-东盟”“一带一路”规划建设的推进,东南亚地区很多国家与中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广西作为“桥头堡”和“通道”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北部湾的海洋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文化资源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广西区域文化特点

(一)自然、文化资源优势突出

广西是中国西部旅游文化资源大省,在旅游资源方面,广西拥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等五大国家级景区,以及南宁青秀山、龙胜龙脊等30个自治区级景区,以其美丽多样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同时广西还是一个极具民族风情的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600万,分布着壮族、侗族、瑶族、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仍然保留着他们古老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包括民俗节日、民俗文化艺术、传统美食和手工艺品。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是广西少数民族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语言、饮食、民俗活动和文学艺术等。此外,壮族与东南亚的泰族、掸族、岱族、侬族有很强的渊源关系,在文化、语言和习俗中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由广西北海市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舞台剧《碧海丝路》,以艺术的形式重现2000多年前广西与东南亚交往历史,印证了广西与东南亚交往的文化渊源。

(二)对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文化是发展民族文化、非遗产业等特色经济的有效途径。这几年,广西涌现出各种文化产业,如今广西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会议展览、广播电影、收藏、艺术、体育、印刷出版等全方位产业的文化产业共同体。政府积极搭建和完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了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一批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会展。广西文化产业在发展上具有综合优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国家,具有连接东盟的市场优势。

(三)工业文化逐渐凸显

除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外,随着改革开放,广西通过近年实施的一系列产业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行动,广西的工业也实现了较快地发展。以“柳工”、“上汽通用五菱”、“螺霸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产品走出国门,反映了广西人民艰苦创业、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广西的地域文化中也赋予了浓郁的工业文化特色。

对广西的区域文化展开探究,有助于分享广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升广西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盟的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西区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策略

(一)利用地域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广西有面向东盟的独特地域优势,与东盟国家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化相近。利用文化渠道,打好“东盟牌”是加强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可以通过旅游、教育、文化、留学等项目,借鉴国际上文化传播的先进经验,设计出具有国际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打造中国-东盟国家命运共同体。

(二)借助媒体做好区域文化传播

在媒体传播中,南宁民歌湖畔、桂林漓江边、柳州鱼峰山等优质景区展现了广西久远、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广西壮族的“歌圩节”、苗族的“踩花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日都展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方式。广西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等名品在新媒体平台也随处可见,广西人民的饮食文化和习俗,通过各种媒体传播,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民族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大批人士,了解广西的壮丽,探索广西乡村的味道,使得广西区域文化形象更加生动、丰满、立体。

在借助媒体宣传广西区域文化的成功案例中,不能不提及近年来柳州市政府对柳州螺蛳粉的宣传。柳州宣传部门通过挖掘和培育,将柳州螺蛳粉作为展示城市形象、区域文化的载体,充分利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主流媒体的外宣平台,并引导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香港大公文汇集团等境外媒体关注。另外,小红书、快手、B站、Tik Tok等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宣传。螺蛳粉的宣传正是采用了坚持境内境外媒体联动的方式,提升了海内外人士对广西这一民俗小吃的认知,促成这碗“路边摊小吃”,华丽转身成为一个大产业,走出了柳州、走向全世界。

从经济视角来看,媒体传播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消费现象,传播的逐步深化可以扩大文化市场的消费层,从而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消费。利用媒体平台能够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品牌,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媒体的普及传播,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更加广为人知,民族地区文化品牌由“传承”向“财产”转变,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二)利用新视角说好区域文化故事

广西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要深入研究广西区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能代表广西区域文化的标识,找准切入的角度,打造好广西形象,说好广西故事。在此,我们可以从李子柒的短视频传播中,得到启示。李子柒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圈粉无数和她的视频中叙事手法不无关系。她的视频描述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以对人的叙事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等主题联系起来,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们可以借助成功的案例,透过人物、历史、自然及民俗等视角,深挖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人文价值,把广西的文化故事说得更鲜活、更生动。以饮食文化为例,饮食文化的形成不仅与各地自然生态环境相关,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复合作用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饮食风格,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背后的故事正是区域文化在国际上高效传播的良好对策。“老友粉”宣扬的友爱、“螺蛳粉”中的工业创新精神,都是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同理,合浦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钦州的坭兴陶等,都可以通过挖掘、培育和打造的方式,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找到切入点,利用文化视角、故事视角、甚至是悬念视角,突破瓶颈,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播出去,向世界打造可信、可亲、文明、可爱的中国形象的同时,也让广西的优秀区域文化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得到认同。

四、结束语

国际化背景下,广西优秀区域文化要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就有必要对广西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广西区域文化的特征,积极探讨广西区域文化国际化叙事的研究,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广西形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的内外形势对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共同合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海内外更多人认识广西、了解广西的区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洪波.媒体外交: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力量[J].当代广西,2023(5)

[2]温可佳.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

[3]李秀华.短视频在广西民族文化传播中的创新运用及其价值[J].传媒论坛,2022(6)

黄成柱(1978—),女,汉,广东郁南人,毕业于广西师大英语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跨文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