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话式”课堂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谈谈“对话式”课堂阅读教学

高雪玲

海丰县梅陇镇梅兴小学   516477 

摘要: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式”语文教学。对话性教育模式的特点:和谐性、民主性、主体性、生成性、创新性、体验性,感悟性。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教学可以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想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对话式    课堂    效果

前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对话性,简单地讲就是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特征的同时,教师以对话的情怀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话精神贯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型"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才可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想要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包含多重对话关系,有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师师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师生带着自己与文本初次对话形成的理解步入课堂,在多主体、多层次的阅读教学对话中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促进。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话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语文对话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或隐或显的问题:首先教师追求生生对话,缺乏必要的畅讲。课堂上只有对话,没有讲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围坐,生生对话,就课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辩驳。尤其是在观摩课和公开课上,课堂气氛更是活泼,但结果是课堂热热闹闹,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发言权,作出了一些思考,但课后很多学生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因为教师缺乏必要而深入的畅讲,没有正确引导学生,造成了课堂教学深度、力度和效度不够。事实上,对话教学不但不排斥讲授,相反,对话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彩深刻的讲授。其次,教师重视课堂生成,忽视教学目标。课堂任由学生毫无针对性地交流与辩驳,认为如果自己过多去引导,便违反了对话教学理念,阻碍课堂形成生成性教学目标和内容。再次,只追求人本对话,忽视现实生活语文教育一开始便来自现实生活,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一些对话教学课堂中,学生间的对话局限在教材,侧重人文性,与现实生活比较疏离,没有做到从单纯的课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盈而丰富的生活,在课堂上感受不到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而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辩驳这般那般。最后就是缺乏“真实自我”造成学生“真实自我”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课堂中存在大量的形式化的虚假对话,很多时候由于时间等原因中止对话,然后由教师“一言堂”,快速讲授。二是问题太多,思考讨论的时间过短,这边问题刚出来紧接着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有效地思索。三是现在的参考书目种类繁多,内容详尽,学生易受书中固定思维、标准答案的限制,容易成为参考书的传声筒。学生“真实自我”的缺失实质上是个性化及主体性的缺失。

针对对话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四个问题,下文就探讨下相对应的方法。

 一、坚持开放式学习,生生互动。

当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阅读相同的课文时,最终每个人与课文对话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意见,学生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对话和讨论意见,可以使整个阅读课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当老师教阅读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秋天的雨》时,先要求学生彻底阅读课文,接着将学生分成几组给学生几分钟进行自由讨论阅读所得。然后由老师问学生讨论了什么问题,并让他们谈论自己的观点。例如:根据这篇文章,让学生描述秋雨以及他们如何理解秋。一些学生可能会根据文字做出回应,指出秋雨具有很好的气味;有些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认为秋天的雨充满寒意,且让人感觉到一种萧瑟的感觉。通过这种开放式阅读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对话,从而使学生对阅读有不同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二、培养兴趣,激发对话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效率。

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学习,充分阅读课文,独立思考课文并在阅读时感受到课文的情感表达。只有学生对阅读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他们才能继续开展后面设定的对话。例如,当老师在教授小学语文教科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课,并在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真理是什么?如何发现真理?课文用什么具体事例说明?最后得出什么结论?”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思考有关的问题,自主进行文本对话,从文中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对话在阅读中的有效性。

三、和谐有效,师生互动。

由于知识储备和阅读时的理解能力不足,小学生可能无法完成阅读所学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帮助和指导。此外,教师应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与讨论。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非常敏感和脆弱。教师切不可削弱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否则这将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构成困扰。例如,当老师教《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阅读时,因为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较长,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如果学生阅读困难,老师应该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打标记再问问题。例如,某些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和谐有效的对话,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这样,一个充满默契的教室,一个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情境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四、学以致用,读写融合。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此外,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阅读技巧应用到写作中,并有效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例如,文本“石灰”“竹石”是有关托物言志的古诗。在指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技巧后,要求学生使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写作。由于学生接受了阅读和学习,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有所了解,从而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习作,在写作的过程逐步加深了解,达到牢牢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能在阅读过程中快速找到并且可以自由地用于写作中。实现学以致用,让阅读和写作有效地整合。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阅读过程中进行精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对话,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具有阅读的自主权,可以自己阅读,知道如何阅读,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阅读轻松地从知识中吸收营养。

参考文献:[1] 幸坤莉.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J]. 科教导刊(下旬),2019-第0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