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当代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

张斌华

福建省南平市闽剧团,353000

摘要:民族器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国音乐艺术的辉煌成就,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发展民族器乐,是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与礼赞,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致敬。传承和发展民族器乐可谓道阻且长,每一次探索都充满挑战,每一次创新都弥足珍贵。无论是民族器乐领域的创作者、演奏者等专业人士,还是民族器乐的观赏者、传播者等普通大众,都应了解、认同乃至热爱民族器乐及其文化,主动做民族器乐的坚守者、传播者和开拓者。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传承性

引言

百年来,面对“西强中弱”的现实,许多中国的音乐学者都曾赞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了“强我之国”而“师夷之长”的单纯学习目的,他们不但“如饥似渴”,甚至“饥不择食”地全盘吸收西方音乐文化,从而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忽视甚至丢失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随着音乐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高度繁荣发展,随着社会对音乐需求的日益扩大,更多的优秀演奏者为社会所需要,器乐演奏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特殊的行业就自然诞生出来,发展到最高形式就是各国的音乐艺术院校。演奏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杰出的演奏者。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课堂教学、拓展实践空间等措施,能够让我国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更多地融入传承性与时代性元素,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一、民族器乐的传承困境

(一)对民族器乐认知不足

近代,西洋乐器逐步登上中国艺术舞台,对中国民众的艺术选择和审美心理产生深刻影响。西洋乐器对丰富中国音乐艺术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冲击也不容小觑。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间思想及文化交流频繁,有的人对西方思想文化产生盲目崇拜,反映在艺术文化层面,则是将西方艺术视为时尚、高端、优秀的典范,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艺术教育、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就当前音乐教育而言,选择西洋乐器的人整体多于传统乐器,一些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能够分批次、分班次开设钢琴等课程,但较少见到民族乐器的身影。这无疑误导了公众认知,导致一些家长与学生认为民族乐器是呆板、落后的,不符合时代潮流与审美的艺术。同时,一些民族器乐的发展受到了人为的西化改革,民族特色出现式微、变形的消极倾向。在西方器乐占据强势地位的艺术环境中,少数中国民族器乐为“配合”西方器乐做出诸多改变,比如给胡琴安装指板,将拉弦乐器的丝弦换成金属弦等。如此,民族器乐与原生土壤的剥离日益严重,传播发展空间不断收缩。为了推动民族器乐积极发展、走出国门,进行乐器改革探索无可厚非,但若为了适应西洋乐器演奏一味地西化民族乐器,只会进一步降低民族器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存在感。

(二)民族乐器革新乏力

当一项娱乐活动发展为一门艺术,必然需要得到人们思想与情感的认同;当一门艺术上升为学科门类,势必要以稳定性、规范性、科学性为基础。民族器乐发展到新的时期,既需要持中守正、突出民族特色,也需要开放交流、走近世界舞台,这一过程无疑需要民族器乐以标准、专业的姿态展现自身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谈及民族器乐,始终不可能绕开乐器这一关键要素。在传统生产生活条件及自然地理环境中,中国民族乐器多以木材或竹材为原料,这类材料不仅有质量的高低之别,而且有品相的优劣之分,都会对乐器音色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乐器形制并非只起到展示外观造型的作用,对乐器音色、音准等声学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二、新时代民族器乐的发展探索

(一)加强民族器乐宣传教育

当代民族器乐的传承发展,必须从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以打开民族器乐发展格局、拓展民族器乐成长空间。专业化方面,主要是解决民族器乐传承断层问题,需要完善专业民族器乐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家学渊源、传承历练在民族器乐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吸纳民间班社中的优秀艺人担任专业导师,使民族器乐在专业化建设进程中能完整保留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具体培养实践中,高校应围绕学生所学乐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当下,大量高校通过增设相关乐器选修课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如竹笛专业学生选修箫、埙等吹管乐器;二胡专业学生选择高胡、板胡等胡琴类乐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悟博大精深的民族器乐文化。大众化方面,主要目的是夯实民族器乐的受众基础,使群众了解民族器乐知识、认同民族器乐文化、热爱民族器乐艺术。除了利用网络空间做好民族器乐的传播推广,相关主体还可以积极举办民族器乐大赛、民族器乐进校园、民族器乐进社区等文化活动,形成常态化、生活化的民族器乐传播模式,为更多喜爱民族器乐的普通民众提供接触民族器乐的机会与途径。

(二)推动民族乐器创新发展

民族乐器在民族器乐艺术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民族乐器的创新改革既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当代传承民族器乐艺术及文化,需要持续推动民族乐器的创新发展。首先,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民族乐器的制作标准。中国有近百种传统乐器,能进入国家行业标准的只占一小部分,在探索民族器乐和艺术文化的传承之路上,还应进一步分析、整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将综合价值较高的乐器统一纳入制作标准体系,同时探索更具体、更直接的评价标准,以可量化、可测试的方式与标准对乐器制作的流程、方法、效果提出清晰明了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乐器制作技术标准应以乐器制作材质的物理性质为遵循,比如木质材料的乐器不仅要注明木料的产地、产区、质量、品相,而且要根据木料的密度、含水量、木纤维分布等条件,确定音板的造型、尺寸、薄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乐器的具体制作技术标准,以保证成品音色达到技术质量要求。其次,提高乐器制造商的制造水平。一方面,要加强乐器制造商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要助力高端专业乐器发展。现阶段我国民族乐器演奏家所使用的乐器多是由少数专业制作大师手工完成,国家出台的制作技术标准对他们而言只是基础参照,真正的制作技术、工艺技巧主要依赖他们的经验。民族器乐行业需要依靠专业制作大师的经验制作高品质乐器,更要将他们的经验转化为文化与生产力。

(三)提高民族音乐创作水平

流传千古的民族音乐值得人们为之骄傲,更应当启迪创作者的创作思想、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欲望,为新时代民族音乐创作发展夯实基础。一方面,创作者要寻求技巧与情感的平衡。创作过程中重视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节奏表现,强化作品的规范性与一致性,在贴合现代审美意识、塑造作品时代风格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关注创作的手法与技巧,可能会忽视作品的创作意义与情感表达,容易使民族器乐作品成为一件没有感情和温度的工艺品,难以承载更多的思想、文化、艺术、情感。所

结束语

民族器乐内容是民族音乐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是进行民族器乐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繁荣的艺术文化要求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更加的科学与规范,对其进行系统的改革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传承性和时代性——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的主题[J].韩晓晨.北方音乐.2013(01)

[2]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卢盈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3]高师少数民族器乐课程教学探索[J].杨春林,韦华峰.歌海.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