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规教育要回归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小学生日常行规教育要回归生活

刘美荣 ,春英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二小学 137600

摘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作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教育,还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以身作则,借助信息技术、辩论活动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完成学习任务,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个踏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从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辩论活动、教师以身作则,三个方面入手来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一、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大家长”,是新时代下很多小学生日常接触的主要成人力量之一,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时,不但应该重视自身教学模式的探索,同时还应该以身作则,给予学生一个榜样的力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对于很多行为举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观念,而教师以身作则,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来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大大避免学生解除和养成不良行为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力量的挖掘,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不注重喝水,从而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感冒、咳嗽等情况,而教师又不能全天候监督学生喝水,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带着自己的水杯,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告诉学生,为什么自己健康充满活力,就是因为认真吃饭多喝水所造成的。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慢慢养成了正确喝水的习惯,从而让学生有效避免了流感季节容易出现的疾病问题。教师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可以让学生也慢慢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二、利用辩论活动

  传统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构建是单一性的,很多学生往往在参与的过程中只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身份”,大大阻碍了学生的良好的行为树立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辩论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针对行为习惯进行有效辩论,让学生从聆听学习者,变成主动实践者。教师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自己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是错的,大大提升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行为习惯日常,自己去肯定和否定日常的行为习惯,从而完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任务。例如教师在“饭前饭后要不要洗手”主题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站队,分成支持饭前饭后要洗手的队伍和不支持饭前便后洗手的队伍,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辩、二辩、三辩的辩论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效辩论。教师在学生辩论结束以后,可以吸收双方的观点,再结合自己所掌握有关于洗手重要性的科学资料,从而进行总结,以此来让所有学生对于饭前饭后要不要洗手有一个科学化的了解,完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教育任务。最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养成了洗手的良好习惯。

  三、借助信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延伸性、直观性、多元性优势,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不但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导向,从而帮助学生加速盐城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而让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就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导向,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行为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良好行为习惯纪录片,比如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等影像资料,然后在课上进行放映,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放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记录,从而让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有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撰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分享在观看纪录片的感受和心得,进而让学生可以在撰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有一个巩固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树立良好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注重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成长学习环境,积极向上地学习进步,让学生从小就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峰峰. 小学生守规则行为发展困境与对策建议——基于全国35187个小学生的实证调查[J]. 当代教育科学,2022,(11):87-95.

[2]孙振兴,张科,曾艺,汪强. 重庆市某区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22,51(14):2479-2484.

[3]何宇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22,(2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