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创新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创新探究

刘,琳

林州市第三幼儿园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它赋予了家长工作全新的内涵家园共育。家校合作则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家校合作;幼儿园教育模式;创新策略

一、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指出,该法改变家庭只是学生课堂的延伸、家长只是学校老师助理的状况,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功效。”

推行家园合作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深化幼儿父母与幼儿园的有效交流,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使幼儿父母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与幼儿一起进行的娱乐活动,或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模式进行初步的构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幼儿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矫正,让他们用一种正面的态度和正面的人生观念去面对自己的未来。然而,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幼儿进行的是直接的教育交流,而与幼儿的父母没有明显的沟通联系。因此,许多幼儿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双重影响下,会对幼儿已经初步形成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

许多父母在进行幼儿辅导时,主要的辅导方法就是将家庭的现实生活状况、自己的亲身体验、自己对幼儿教育的各种想法当作参考来进行,这样一种缺乏系统性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降低幼儿可能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就需要幼儿的父母和幼儿园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构建一种合作的交流模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和各类网络媒介的学习等方法,对幼儿的教育和教学开展工作进行优化,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更深层次地发掘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整合

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整合,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使幼儿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进行立体的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家校合作的大环境中,家庭教育是最有可能被发掘和整合的一种教育力量。家园合作,首先要求教师与幼儿园要有家校共建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忽视家庭教育的错误。许多家长持有“教是老师,养是父母”的观点,这会导致孩子在家中不服从管教,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培养。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家教的作用,就必须要有老师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并引起父母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比如,在幼儿园进行自理能力教育时,老师要提醒家长,在这期间,一定不能纵容孩子,要鼓励幼儿完成独立性训练的课后任务。同时,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整合,也可以增强对儿童的教育。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会注意到,有的幼儿会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玩游戏,就会出现暴躁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来矫正孩子的这种行为。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表现为儿童早期教育的进程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儿童早期教育中有家长的参与。在家园协作中,一些较难的科目,为了确保家校协作的成效,老师可以适当地放慢讲授的速度。并且,对于更适宜于家庭教育的部分,可以在幼儿园省略去,由家长在家完成,老师负责检查和监督。在对幼儿展开知识的传授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在回家之后,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主动的交流,并将他们的家庭教育任务完成。通过对幼儿的奖励,来发挥出幼儿对家长的反向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园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定期开放校园,设置合作课程

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家长进行亲自体验。

(1)开展幼儿园的一日开放,让家长了解孩子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配合幼儿园进度进行家庭教育。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检查,提高孩子的信任度。

(2)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学期末还组织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以班为单位,先以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出家长最感兴趣和最觉棘手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呈现给家长,给家长充分准备的时间,交流会上家长们自动分成小组,展开讨论。

(3)召开班级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初,都要及时组织各班完善家委会制度,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向家长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在家委会开展的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出谋划策,教师既要当好家长的参谋,又要虚心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本班家长工作水平。

(4)《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们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人际关系等,是幼儿园可利用的有效教育资源来源。每学期都可以根据教育计划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以增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家长助教优势,不但把专业知识讲给孩子们,同时也纠正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专制、生硬说教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让家长参与到校园教学中,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重要,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而且,这对解决上面所说的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表现相差很大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校方要创新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模式

幼儿园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要协助父母完成家庭教育。在家校联合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的情况下,真正的教育效果就取决于校园教育的结果和家庭教育的结果,这就需要老师定期地对孩子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对幼儿父母的日常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一位家庭辅导老师,进行这方面的辅导。

(三)借助家校合作模式,实现家校共教共管

在“互联网+”时代,幼儿园应该利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一个“家校共育”的“家校共教共管”的平台,让老师和孩子的家长在“家校共教共管”中,达到高质量的、深层次的、高质量的、深度的交流和沟通。

幼儿园应该在“共教共管”的平台上,为教师和孩子父母提供更多的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要充实和完善与儿童早期教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以便使孩子父母能够在家校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从而为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幼儿园老师要在“共教共管”这个平台上,及时把孩子的学习状况、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心理状况、情感变化等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孩子的父母,让他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并根据老师所给的“信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管理的效果,从而对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父母之间也要经常就有关幼儿的教育问题、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等问题展开沟通和讨论,从而共同提升双方的教育能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可以健康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应该积极地进行家校合作,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为家校合作搭建起一座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同时,还可以通过强化家校联系和家校合作,来缩短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并利用构建“共教、共管”的平台,来提升家校合作教育的合力作用。与此同时,幼儿园也要持续改进“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从而让家校合作的深入程度得到提升,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环境,从而达到家校教育合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淑霞.探析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工作[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29-30.

[2]唐静.幼儿园家校合作育人的困境与路径探究[J]. 新课程,2021(42):223.

[3]朱雅琴.浅析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3):15-16.

[4]蒋广红,潘玲.家校合作幼儿园艺术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J]. 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6):19-20.

[5]高伊贤.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创新探究[J]. 家长,2020(30):58+60.

[6]庄桂丽.浅析家园合作教学在幼儿园信息教育中的应用[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