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合唱,从幼儿大班开始—关于大班幼儿合唱教学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轻松学合唱,从幼儿大班开始—关于大班幼儿合唱教学的实施策略

李海英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马龙小学

摘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合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指的是各声部配合完成一首歌的演唱。合唱主要是以特定的形式来结合声部,形成美妙的和声,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予以有效激发。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合唱的方式,也能够让幼儿团结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使之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唱;兴趣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合唱属于重点,其作为集体合作性歌唱活动、艺术形式的一种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来完成。通过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合唱教学,一方面可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感予以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增强,促进其注意力、集体主义意识的提升,可以说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也能够进行良好品格的塑造,所以,现阶段很有必要立足于5、6 岁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将其心理发育特点联系起来积极开展合唱教学[1]

一、从欣赏开始,培养幼儿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幼儿园大班孩子来说,如果想让合唱教学的效果更为理想,就需对其合唱兴趣予以培养,将其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合唱教学正式开始前,教师可选择一些合唱歌曲给孩子们欣赏,歌曲最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当其欣赏时,引导他们将合唱的独特效果给体会到,并感受其“艺术魅力”,进而将其对合唱的兴趣给激发出来,为之后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又或是分角色进行对唱、接唱以及轮唱,使之大致了解合唱,想要迫切地去参与多声部合唱,帮助其形成一定的乐感,并把多层次的“立体”听觉习惯建立起来,这对今后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2]

二、氛围营造,激发幼儿对合唱知识的渴望

幼儿阶段的孩子相交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所以,在参与合唱教学时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诸多合唱理论知识与基础训练也使之觉得非常无趣。而如果想将大班幼儿的合唱水平提高,那么就很有必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听觉习惯。教师的训练可从欣赏角度出发,在正式开始训练前,让他们欣赏一些好听的儿童合唱歌曲,此举的目的在于使之放松心情以及渲染环境,同时对幼儿聆听合唱音乐的兴趣予以培养。之后再逐渐加强到其他步骤的听觉训练,包括听节奏、听音、听旋律等,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合唱听觉习惯。除此之外,也可将部分和合唱有关的优秀电影、视频等播放给孩子欣赏,比如,笔者经常会让大班幼儿欣赏美国影片《音乐之声》和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的片段,他们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而当他们在欣赏时,笔者也会有意识地普及部分知识,给予其一定引导,这样一来,他们便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声音的分类以及合唱的种类给了解到。

三、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进行合唱

(一)突出教学中的“导”,让合唱活动成为一个快乐的游戏

在幼儿园内,幼儿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游戏,同时这一方式也是幼儿接受度最高的,他们一提到“游戏”,双眼都会“放光”。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觉得非常快乐,注意力也会保持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饱满,而这也是最佳的教学状态。鉴于此,教师需立足于歌曲的具体演唱形式,设计相应的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时把演唱方法掌握,并将其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例如,针对歌曲《小鸡小鸡在那里》《吹泡泡》,在进行轮唱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捉迷藏游戏,随后指导幼儿围成圈座,在领唱过程中,幼儿们手牵手形成一个巨大的泡泡,如此孩子们的兴趣会非常高涨,参与积极性很强。

(二)利用图谱,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多种演唱形式

在开展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时,倘若只通过教师的语言在进行信息的传递,那么势必会让幼儿感到单调且枯燥[3]。而有了图谱,就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述活动内容,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一起观摩、相互讨论,还有助于幼儿对各种演唱方式展开自主学习。笔者指导幼儿观看图谱,并将演唱符号联系起来,利用变换形式来进行歌曲的演唱,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演唱水平的提升。以大班歌曲《学说话》一曲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多个演唱图示符号,包括分女声组、男声组唱,以及男女声独唱、全体合唱等。要求幼儿将演唱图示符号摆放到图谱的任意乐句之中,然后尝试摆放后的演唱效果,接着再让他们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之后通过分组练习的办法,根据演唱图示符号以及图谱练习演唱。幼儿借助图谱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齐唱、轮流唱以及独唱等分别对应的乐句,并对自己与集体声音进行协调,最终让演唱效果达到最佳。

(三)发挥“小指挥”作用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刚开始需要教师进行指挥,指挥手势应尽量简练和明朗,并通过眼神、口型又或是表情的提示,帮助幼儿在声音中融入情感,进而展现自己对歌曲内涵的认识。当幼儿大概了解后,可让幼儿把握指挥权。对于歌曲形式而言,主要由幼儿进行选择和设计,并引导他们模仿与学习各类演唱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邀请“小小指挥员”对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安排进行阐述,再让其指挥大家演唱,孩子们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争先恐后地想要当指挥员。而当幼儿在自由设计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本歌曲不符的演唱形式,教师可将自己看法提出,并让小朋友进行比较,把最合适的形式选出来。大多数情况下,

一首歌曲能够运用多种演唱方式。拿《两只老虎》《嗡吧吧》来说,最好以轮唱又或是表演唱为主;《柳树姑娘》则倾向于合唱;《小麻雀》可选择齐唱或领唱;对唱则适合《大馒头》,具体视歌曲而定。

(四)合理队形布局

在合唱过程中,队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其既可将视觉上的享受带给人们,还可以对歌曲包含的艺术风格进行顺利的展现。例如,颂歌可将队伍编排成放射队、方队,以此增强宏大感;如果是比较开心愉快的歌曲,则队形可随心所欲,不必拘泥于一种。另外也可将表演加上,利用变化队形,达到美中有动、动中有画的效果,须知,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动。拿《我爱北京天安门》一曲来说,在演唱时就可将幼儿队伍编排成放射队的形式,以此反映太阳的光芒;在演唱《春天在哪里》一曲时,抑或是编排成花瓣状,以代表春天的万紫千红。

四、给幼儿多一点实践的机会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走向舞台”。所以在开展大班幼儿合唱教学时,教师必须保证幼儿的创作自由,并为其创设舞台演练的条件,使之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在增强其学习动力的同时,将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打开,使之对合唱的认识水平、兴趣均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可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一些园内又或是同年级的合唱表演观摩、比赛活动。也可以将六一表演、元旦亲子联欢活动以及毕业典礼等活动机会利用起来,让幼儿上台进行合唱表演,使之表现欲得到极大满足。当孩子们置身于家长、教师们的掌声中,其不仅感受到了成功,且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得到了快乐合作的情感体验。

结语:总之,教师在大班幼儿的合唱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扮演好合唱活动组织者、观察者的角色,选择适合幼儿的教材,并借助各种练唱方式对幼儿的演唱兴趣予以培养,让幼儿的实践演唱能力在教学中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利用合理编排声部来将合唱美感提高,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琪.幼儿合唱队的组建及游戏化训练方法初探[J].黄河之声,2020(22):118-119.

[2]赵红梅.浅议儿童合唱训练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戏剧之家,2018(35):168+170.

[3]邱静.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合唱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22):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