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练习促进智慧课堂

/ 3

以“智慧”练习促进智慧课堂

席杉杉 ,张立昕

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实验学校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本市也在大力推广智慧课堂的使用技术。本文介绍了“智慧”练习的三种方式——前置性预习作业、形成性启发练习和总结性反馈训练,分析了“智慧”练习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快速分析学情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优点,总结了“智慧”练习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变。指出智慧课堂不仅是平板等教学手段的改变,更在于激发教学过程中“人”的智慧。

关键词:智慧课堂,“智慧”练习,教学方式,评价方式。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自2020年以来,蚌埠市教育局在全市大力推广智慧课堂的使用技术,要求中小学一线教师使用智慧课堂进行授课,智慧课堂的教学工作也在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通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践,研究如何利用智慧课堂以练促教。

目前,有关智慧课堂概念的理解,国内总体上有两类观点:“其一从教育视角出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感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慧,因而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概念;其二是从信息化视角提出,智慧课堂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和课堂智能化的一种新概念”。[1][1]蚌埠市教育局希望通过使用平板这一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一、“智慧”练习的三种方式

1.前置性预习作业

在上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通常为10道选择题),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进行预习,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在降低难度的同时扩宽内容的广度,把新课的知识点全部囊括在内。学生提交的预习作业可同步反馈在平板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工作。

2.形成性启发练习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多数初中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启发性课堂练习进行培养。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预习情况,对重难点以及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限时作答,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再进行讲解。例如,在教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设置表格填空题(如图1所示)让学生自主完成。在教授隋朝大运河的概况时,教师设置地图填空题(如图2所示)让学生自主完成。在教授岳飞抗金所体现的精神时,教师让学生写下对岳飞抗金的认识和感受,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如图3所示)。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感悟能力。在答题过程中,部分学生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或全部完成却正确率不高,如隋朝大运河概况的第4空,正确率只有64%,错误最多的是把“永济渠”写成了“水济渠”(如图4所示),因此教师对于此类情况还应结合实际加强课后个别指导。

3.总结性反馈训练

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总结性反馈训练来进行检测。这项工作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教师在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可以设置一道选择题让全班作答,必要时,可将预习作业中错误较多的题再重新做一遍,根据正确率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图5所示,教师在完成教学后,设置两道选择题让全班作答,两道题目的正确率分别为91%和9%,说明第2题同学们掌握的还不太好,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强调。在课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师通常都要求学生复习课本知识、及时且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还会通过检查背诵、听写重要知识点的方式来检查学习效果。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平板发布测试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如图6所示,教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完成50道选择题,完成后,系统自动进行批改,不仅可以给每位同学展示相应成绩,而且对于班级整体水平——如平均分、各个层次学生的比例等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对每道题的正确率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数据,尤其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标红。教师对于这些错误较多的知识点需要再次讲解和练习,对于得分较低的同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二、智慧“练习”的优点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求知欲,[2][2]不仅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3][3]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也是明确学习目标的过程,做对的题目是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实现的学习目标,做错的题目则是需要通过听课进一步实现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会进一步明确,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习目标的确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听课的效率,改变了学生以往盲目的全盘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然后课后花大量时间消化的现象。学生真正的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快速准确分析学情

学情调查是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快速且有效的手段。[4][2]以往教师只能根据教学经验以课堂观察、抽样提问、批改作业等方式分析学情,分析结果不仅主观性大,而且极为不准确,也不能全面地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而现在不用依靠随机抽取样本,而是通过分析全体数据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借助这些数据,可了解到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展和困难,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经验来判断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变革。[5][4]由此可见,智慧课堂实施依赖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这就决定了学情分析是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6][5]而智慧课堂恰恰满足了这一不可或缺的过程。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历史素养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基础,智慧课堂是教师历史素质的外在表现。[7][6]以往,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了解和考量学生学习情况,以至于教学成绩不够理想。教师成长多是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体现出来,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长期成绩不理想也会使教师自信心遭受打击。而现在,智慧课堂能让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学情,从而把教师从繁琐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教师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对于学生掌握较差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备课。从而完成以“学”促“教”,以“教”助“学”的全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三、“智慧”练习引起的教学改变

1.教学方式的改变

以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有些同学没预习或草草了事,这些情况教师都无从知晓;即使按要求认真预习的同学,教师也无法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由于对预习情况的了解甚少,导致教师的经验成为课前“备学生”的主要方式。上课方式也多是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完全吸收,有时甚至造成“夹生饭”的状况。刘邦奇认为,智慧课堂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变革“先教后学”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渠道预先布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8][7]这样,真正实现“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不仅“不空”而且还相当充实。

如前所述,以往教师上课多是陈述历史知识,学生被动接收,课后再花大量时间背诵、复习,教师还得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作业和检查背诵。如今,通过“智慧”练习,完成了从教师把知识告知学生到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从学生识记知识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养;从“填鸭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改变,让课堂从此充满智慧。

2.评价方式的改变

以往教师布置作业多是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的某一课练习,考试方式也是直接拿着一份现成的试卷用一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既费时也没有针对性。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测试,把命题的自主权授予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命题,提高命题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决定题目的数量,改变以往一张试卷题量较大的状况,进而缩短测试时间,把月考或单元测验,变成随堂小测验。对于出错较多的知识点再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测试。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智慧”练习,通过数据的反馈和分析,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加细致和精确。教师能够知道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甚至知道需要对哪些同学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改变以往的教师只能凭提问、课堂观察、作业等方式抽样了解情况,凭借经验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局面。

四、结语

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从知识走向智慧”,并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手段——是提升智慧的桥梁。”[9][6]

用平板打造的智慧课堂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运用好平板成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新课题。运用平板本身已经变成了“智慧”平板,而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让课堂变得“智慧”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智慧课堂的功能和课堂中“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王玉杰:互联网时代普通高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9(1).

[2]王盛之:把握六个核心要素玩转智慧课堂[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 (6):84-88.

[3]孙翔宇:“SPT 智慧课堂”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9(8):48-49.

[4]范江:基于电子书包的历史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翁家城: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践[J].信息素养,2020(5).

[6]温廷军:教师“历史素养”与“智慧课堂”关系初探[J].中国教师,2016(12):136.

[7]刘清:构建高中历史智慧课堂的理念与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王玉杰:《互联网时代普通高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中小学电教,2019年1月5日。

[2]王盛之:《把握六个核心要素玩转智慧课堂》,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 年第 6 期,第84-88页。

[3]孙翔宇:《“SPT 智慧课堂”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9 年第 8 期,第48-49页。

[4]王盛之:《把握六个核心要素玩转智慧课堂》,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 年第 6 期,第84-88页。

[5]范江:《基于电子书包的历史教学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6]翁家城:《初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信息素养,2020年5月。

[7]温廷军:《教师“历史素养”与“智慧课堂”关系初探》,中国教师,2016年12月,第136页。

[8]刘清:《构建高中历史智慧课堂的理念与方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9]温廷军:《教师“历史素养”与“智慧课堂”关系初探》,中国教师,2016年12月,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