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1
/ 2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模式研究

王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信息的流通性,也导致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呈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网络舆情事件具有多变性、突发性、聚焦性等特点,如处置不当则会引发负面的社会舆论,因此高校必须注重构建科学完备的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体系。本文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体系具有舆论导向功能、辐射社会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存在对待网络舆情危机意识、舆情应急处置能力、舆情引导方面话语权等方面有所缺失和不足进行了探究,提出应构建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与筛选平台、建立完善网络舆论教育引导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监控育引导工作流程、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保障体系等有效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模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自媒体极度发达大大增强了信息的流通性,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导致网络舆情层出不穷,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也呈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网络舆情事件具有多变性、突发性、聚焦性等特点,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负面的社会舆论,产生不良影响。与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相比当前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却明显滞后,因此高校必须要注重构建科学完备的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体系。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运转。面对媒体融合环境下网络舆论迅速膨胀与快速变化等特点,要求高校在网络舆情传播引导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和传媒资源配置能力,形成高效、科学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及舆情引导机制。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体系的主要作用

1.舆论导向功能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不断激化。高校大学生对热点事件、新闻和言论等关注度较高,他们希望通过媒体渠道了解到更多关于学校发展情况及自身权益受损方面的知识信息,在网络舆情传播引导过程中,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监控及引导体系,能够使高校避免被动,主动出击,通过发布新闻信息、设置议程等方式来强化对舆论的有效控制。

2.辐射社会功能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发展,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监控及引导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数据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需求,从而精准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并能够对信息进行运用、分析和总结,强化对各类信息的准确理解;同时可以通过官方主流媒体等渠道了解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情况。基于此,学校能够有效避免负面影响外溢,通过学生的正确反馈辐射社会,与学校正面引导舆论相辅相成,共同发力,从而达到化解矛盾,纠偏错误言论的目的。

3.教育引导功能

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监控及引导体系的主要作用在于不仅仅在于学校有效把控舆情,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舆情事件的阐释说明和分析,强化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避免大学生受到负面信息影响从而形成错误认识,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判断力,在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理性行为选择。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待网络舆情危机意识不足

网络舆情的突发性、隐匿性和爆燃性等特征决定高校作为责任主体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爆发的严重态势,要有未雨绸缪的预警机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与注重正面的宣传思想工作相比,对网络舆情的负面作用认识明显不足。在部门职责确立和人员配备上有所缺失,缺少管理权责明晰的划分,对舆情处置的效力偏弱。

2.舆情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获得舆情相关信息的途径多为网络媒体,或者是通过政府网宣、网管部门以及上级教育部门获得,而在网络舆情处置方面往往委托社会公司进行。高校以及企业公司一般通过设立关键词、敏感字段等技术进行舆情监测,缺少对检测结果的科学分析能力,不能及时做到预判。由于网络舆情具有隐匿性,再经自媒体过度发酵,极容易使高校获得网络舆情滞后,且无法对舆情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而采取有效对策。政府网宣、网管部门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发现网络舆情,往往是事态已经达到扩大化的一定程度。再加之高校自身力量不足,难以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协助其应对舆情危机,应对处置不当必然会引发社会舆情。

3.舆情引导方面话语权缺失

当前高校普遍都设立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介平台,部分高校在官方网站设有论坛和留言设置,但是这些平台的互动功能受限、社会功能缺乏,均以校内通知公告和新闻报道为主,影响力十分有限。高校自媒体运营的经验有限,缺少评论员队伍,有的学校建立了评论员队伍,但是专业性不足,舆论引导能力体现不明显,一旦产生舆情,话语权明显缺失。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模式的构建

1.构建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与筛选平台

要加强专业网站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媒体融合环境为基础,建设舆情监测研判平台与数据分析系统,并及时更新后台数据库,搜集舆情潜在危机信息,及时发现舆情危机。建立专门化网络服务站或平台,构建舆情信息采集与筛选平台,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收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分析、研判和预测。

2.建立完善网络舆论教育引导机制

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和系统化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及平台体系,同时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度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理性参与网络交流与自治。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发挥互联网平台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校园网信息发布中心功能,通过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学校的相关动态、新闻事件及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等内容。应为大学生用户提供实时互动和交流的渠道,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发布和传递。在加强信息监管方面,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通过学校网站发布权威消息或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等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及时更新与反馈公众对热点事件、突发新闻等的关注情况,在舆情发生后及时发布权威性、专业性言论,避免谣言、虚假新闻、恶意炒作造成社会恐慌,做到引导舆论、释疑解惑。

3.优化网络舆情监控育引导工作流程

要建立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流程,首先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校园中的热点话题、重大新闻事件和重要会议等信息发布必须严格审核。注重平时性信息监控和突发性事件信息监控,注重舆情分析和研判。对于一些热点话题、突发事件等敏感度高且影响范围广的内容必须及时发布并引导舆论。要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和信息员队伍,为舆情引导储备力量,在平时性信息监控中网络信息员注重信息记录收集整理,在舆情发生后充分发挥网评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声,对舆情上传下达,在舆情传播时对不同类型的负面意见和观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舆论向。

4.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保障体系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引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三个统一”原则,即思想统一、口径统一、行为统一。要设立舆论危机管理工作小组,统筹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促进效力最大化,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状况。要建立高校、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协作机制,高校应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企业的合作,以保证高校网络环境安全稳定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的有效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及时获取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权威消息,确保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要建立预先培育引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管理,提高他们对于网络舆论事件的敏感度,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言论监督。要加强意见领袖、网评员等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有效控制舆情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朱斌,刘新成.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引导模式研究[J].理论视野,2020(11):77-81.

[2]朱宝华,胡成旭.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对策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2(05):107-109.

[3]张瀛予,周珂玮,王晶,蔡志利,杨璐璐,徐郑欣.通过信息技术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J].办公自动化,2022,27(07):44-4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政课专项《“三全育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