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形势下的作业设计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双减”形势下的作业设计改革

卜扬

上海市毓秀学校  上海市  201799 

摘要:在国家提出“双减”政策后,教育的发展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需不断探索落实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学校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通过丰富作业的层次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以及探索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目前的教育趋势。

关键词:“双减”形势;作业设计;改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年8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义务教育要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就要探索落实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则是相对被忽视的。

    作业,从来就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作业的价值不只是巩固课堂知识那么简单,作业设计的好坏不仅能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的能力主要从完成作业中获得。由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品质,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校作业势在必行。

一、阶梯式意识贯穿始终,丰富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层次感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学习需求有差异,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有不同。为了学生能够得到相应水平的发展,在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保持阶梯式意识。

作业内容有梯度,从关注获得到鼓励突破

    分层作业即包含多个任务层级,对应不同的学力水平,最低层级以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为目标,重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任务层级越高难度越大,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

以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课时作业案例。

多层次作业示例

检测训练

A组:基础题

  1.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不包括()

A.SO2      B.NOx        C.CO2        D.悬浮颗粒

    2. 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O2        B.NO          C.O2          D.H2

B组提升题

  1.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O2、O2、NO、SO2、Cl2的两种或几种气体。现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将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成了红棕色。对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O2、O2和Cl2                  B. 肯定有SO2和NO

C.肯定只有NO                           D. 可能有Cl2和O2

    2. 盛有十二毫升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毫升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A.1.2毫升     B.2.4毫升       C.3.6毫升        D.4.8毫升

C组 拓展题

  1. NO、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只剩下什么气体?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2. NO2、O2混合气体溶于水。

用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计算:

1)当VNO2:VO2=4:1时,试管充满水,没有气体剩余。

2)当VNO2:VO2>4:1时,剩余气体是_____________。

3)当VNO2:VO2<4:1时,剩余气体是_____________。

作业要求有梯度,从开放自选到定向分配

在对学生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作分层要求。对班里学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指定要求他们完成C组拓展作业,其他同学则可以任选A、B一项完成。这种作业的优点是学生自主完成了预习,初步形成知识轮廓,通过基础知识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点,再通过检测训练对学到的知识加以迁移应用,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套餐,培养做题自信心,逐步提高做题能力。

二、积极探索多元多样,凸显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作业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学生个性化探究与多元化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功能。在稳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高品质的作业还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表现空间,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发现。

实践性作业

    给学生布置某项操作任务,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悟规律,获得启发。

以“合理使用金属”为例,教师制定“项目任务”,以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此项活动。

任务1:认识身边的金属制品

任务2:对比相关金属的物理性质

任务3:对比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任务1 认识身边的金属制品

为了初步了解总结出金属的基本特性,要求学生寻找身边常见的金属制品对其进行简单的调查分析,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展示对金属的认识和发现的问题。

比如生活中的金属有不锈刚盆、铁锅和伞,分析它们的金属成分、色泽程度和性质。

任务2 对比相关金属的物理性质

    从金属的实际应用角度,讨论其物理性质。例如应用物理学科简易电路中,铁片、铜片使小灯泡发光程度不同可以探究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观察二者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任务3 对比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探究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

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2.铁片(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3.铜片(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4.用砂纸对镁带、铁带、铜带表面进行抛光,放进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途径,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产生反思,自主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围绕某个研究主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表现空间,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以了解“生活中”的催化剂为例,激活思维的兴奋点。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型催化剂不断推出,在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工业催化剂有很多,如五氧化二钒、铂铑合金、铁触媒,产业创新还需要新催化剂的发明和旧催化剂的更新。该任务将带领学生认识化学中的新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的条件:1.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改变

                  2.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3. 能够改变化学的反应速率。

学生分析判断的依据,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制定判断方案,其次进行了红砖粉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的研究。

  1. 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1) 实验前称其质量;

(2) 反应完成后,过滤、干燥,再次测量红砖粉的质量是否有变化。

2. 其化学性质变化吗?

(1)化学本质是Fe2O3

(2)反应后,用Fe2O3的特征反应验证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3.是否改变其分解速率?

(1)根据气体生成的快慢判断反应速率

(2)设置对照实验判断其变化。

作业是教学的课外延伸,用作业撬动教育质量的提升,用作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用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提高自主学习内化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有方法、有能力、有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