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背景下红色德育模式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浙西南革命精神背景下红色德育模式实践研究

池积敏

丽水开放大学

【摘要】红色文化兴起于革命战争年代,包含着中国近现代以来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由党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浙西南革命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构建红色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对浙西南革命资源在学校红色德育中的意义与应用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广大学校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浙西南革命资源 红色文化 德育教学

红色文化被看作为一种资源,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对于中国革命、党的建设以及精神文明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重要摇篮,学校中的思想组织建设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浙西南革命资源在学校红色德育中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形成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一种革命文化精神的泛指,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先进性,也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价值观和思想引导,成为支撑学校教学的重要精神力量。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要求也体现在了精神文化方面。学校学生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更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因此,将浙西南革命红色资源渗透于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保障学生精神文化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针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而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普遍问题与未来可预测问题的两手抓。基于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道德激励、文化传承等功能,如果能够将红色文化精神渗透于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中,结合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例进行启发和引导,定能成为优秀的德育教学资源,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言行举止。让浙西南革命红色资源成为引导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此一来,才能够让红色文化得到长久的传承。

(三)促进学生传承红色文化

在学校中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应当从细节着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有效的德育教学方式。以红色文化精神为切入点的德育教学工作,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尽可能的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精神氛围,用趣味性的话语吸引学生注意,让不同思想水平的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德育课堂之中,主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有效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效果。

二、浙西南革命资源在学校红色德育中的应用

(一)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营造红色德育氛围

1.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点亮“红色”

校园建设的最直观效果首先体现在校园环境上,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能够令师生们心情愉悦,进而反映到一段时期的教学成果之上,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也承担着传递校园文化的重任。学校的校园建设可以将浙西南革命先烈的雕塑、红色文化墙、名言警句等作为装饰,系统地布置校园、楼道、走廊,将校园文化话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2.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宣传“红色”

思想道德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精神根植于心。作为文史哲相关学科的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增强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作为班主任老师则可以利用好班会时间,以弘扬红色精神为目标,展开多姿多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下顺利向成人过渡。

(二)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内容

1. 浙西南革命资源融入学风建设

在红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学校的学生建设工作中,要重视把浙西南革命资源渗透于学风建设当中,不断摸索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学校可以组织和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演讲活动,邀请部分学者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文化宣传,也可以通过举办民主谈话会对个人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同时,学校的还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激励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学会为他人、为社会考虑,在生活中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浙西南革命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作为学校的德育教师,应当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与德育教学工作之中,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充实学生们对于浙西南红色文化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还能有所感悟。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转变教学模式,展开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表达个人的爱国情怀。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演说,德育课堂的教学氛围愈渐浓烈,学生被受到氛围的感染,个人的爱国情怀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操,不断激励

了自身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而前进。

学校也可以开设单独的红色文化教学课程,围绕着浙西南红色文化这一带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影视文化作品后进行赏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赏析红色文化相关作品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精神,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奉献精神,在个人的脑海中形成关于红色文化的基本认知,这也有助于学生个人思想道德观念的提升。

(三)运用浙西南革命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活动

1.开展“红色”纪念活动

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工作,可以通过举办多种红色纪念活动来进行。而浙西南革命红色资源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扫烈士墓、拜纪念碑和参观名人故居等方式帮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过去;也可以结合特定的历史纪念日而开展征文比赛、合唱比赛等,以趣味性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校还可以邀请老红军到校为学生讲述光辉等革命记忆,将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通过亲身经历的活动,让学生在亲力亲为中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感悟,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

2.搭建“红色”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把浙西南革命红色资源的优势最大程度的显现出来。当今时代的学生对网络依旧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将网络教学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渠道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校可以从学生的软件使用习惯出发,巧妙的运用微博而微信渠道,向学生定时或不定时地推送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漫画、故事以及小视频等,一改以往的严肃文风,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展现到学生眼前。学校应当意识到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化是大势所趋的变革,尽管学生更乐于另类崭新的红色文化呈现方式,但也应当在变革的同时把握好度,在尊重革命先烈的前提下进行内容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艳婷.试论高中校园主体文化的构建——从“红色文化热”说起[J].缤纷杏坛,2012.

[2]周术槐,刘宗敏.贵州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贵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邓菊云.井冈山红色文化在学校传播路径探析[J].老区建设,2017(14):70-72.

[4] 郭倩. 革命精神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J]. 明日风尚, 2018(1):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