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符号助推幼儿吟唱闽南童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运用符号助推幼儿吟唱闽南童谣

刘小梅

泉州市温陵实验幼儿园 362000

闽南童谣是幼儿口头传唱的歌谣,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是渗透着闽南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项乡土体裁。同时也保存闽南语言的精典语汇,极具本土特色,韵味无穷。由于闽南童谣特有的方言韵味、极具夸张诙谐等的特点,在开展吟唱闽南童谣的实践中,我们运用动作符号、视觉符号、绘画记录方式帮助幼儿吟唱闽南童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动作符号,感受学习童谣的乐趣

   1.肢体语言,增强学习闽南童谣趣味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对童谣所表达的某些词不能较快理解,这时,让幼儿用肢体

语言来表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秀才骑马弄弄来》这首童谣诙谐有趣,讲述的是一个老秀才从马上跌下来,摔痛了肚子、眼睛、下巴,如果仅仅用语言较难讲清楚及让幼儿感受摔痛的痛苦。于是教师用自身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表现,让幼儿感受童谣诙谐的情感,激发幼儿吟唱童谣的兴趣。

其次运用点头、拍手、扭动身体等肢体语言形式学习闽南童谣,也是一种深受幼儿喜欢

的形式。如《摇篮歌》“婴仔睏婴仔睏,一暝大一寸……”。童谣是描述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情形,表现妈妈爱宝宝的亲呢情感。于是,我们先让幼儿听童谣,随节奏慢慢摇晃身体;接着,幼儿边哼唱童谣边轻拍、轻抚娃娃等肢体语言来表现。

2.手指游戏,感受互动的乐趣

有些闽南童谣可将其设计成幼儿两两互动的手指游戏,如《滴滴鸡》,幼儿两两合作,

一人左手掌心向下,另一人拇指与食指捏合,轻捏同伴的左手背,轮流反复,幼儿在体会到两两互动游戏带来乐趣的同时也能唱准童谣的节奏。   

二、视觉符号,加深童谣内容的理解

   所谓的视觉符号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结构图谱”,图谱就是根据某个活动内容而设计成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也包括与童谣内容相符的符号、文字、图片。它起到把闽南童谣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

1.运用图谱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图谱具有形象性与可视性,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闽南童谣词句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语言与画面沟通,并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例如:中班童谣《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老公仔掘菜园,菜园掘松松,老公仔卜种葱……”。我们选择了有关童谣内容的图谱(如夜晚的天空、老公仔,菜园、老公仔种葱)。每一句都用一张生动形象,一看就明了的图片提示幼儿,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很快地理解了童谣内容,轻松地学会演唱这首童谣。

2.利用图片、文字、抽象符号进行组合

图片、文字、符号三者的组合既让幼儿根据图谱一目了然地掌握内容,又能较好地掌握童谣韵律特点。大班的童谣教学可采取图谱和文字交替出现的方式。因为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许多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设计文字和图示组合的图谱。如大班闽南童谣说唱《新编丢丢铜》,童谣里包含了泉州的各种小吃及小吃的味道:“元宵圆、圆又圆”、“土笋冻、Q又Q”、“菜粿菜粿香又香”,我们在前半部分小吃的名称采用图片的方式,而后部分的小吃味道较难用图片表示,我们就采用文字,有了这张图谱,减少了幼儿学习说唱的负担,感受家乡童谣的独特风格。   

3.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指图文声象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具有感染力、表现力的特点,将它

运用到闽南童谣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童谣《中秋博饼》:“中秋博饼一面镜,照甲大厅光映映,街头巷尾博月饼,厝内喊甲大细声路……”。教师先查找中秋节家人团聚博饼的视频,视频上那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画,配上生动有趣的童谣演唱,把中秋节的热闹气氛演绎得淋漓尽致。幼儿一边看课件动画,一边演唱童谣,很快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更好地理解与感受闽南童谣作品。

三、绘画记录,提升主动学习童谣的热情

在开展系列的童谣教学中,除了教师提供的视觉符号帮助幼儿学习,我们还让幼儿自己尝试设计各种符号——绘画记录来自主学习。幼儿绘画纪录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习用另一种非语言的方式来表现他们所看、所思的内心想法,这个过程也是幼儿学习如何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因此, 除了让幼儿借助动作、视觉符号的形式吟唱童谣外,让幼儿自己用绘画记录的方式吟唱童谣也是一种幼儿喜欢的,易于他们理解记忆、有效的教学策略。

1.绘画记录,吟唱童谣

闽南童谣《坐牛车》里描述的物体比较多,幼儿比较难熟练记忆,于是我们让幼儿先听童谣,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内容用绘画表现出来。由于这首童谣的内容都是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牛等幼儿熟悉的物体,幼儿用绘画表现较得心应手。绘画记录后,我们让幼儿听童谣给这些图片排队,由于这是幼儿自己动手作画的图片,他们很感兴趣。在玩听童谣排图片的游戏中,幼儿熟悉、理解了整首童谣的顺序。

在此基础上逐渐加深难度,从简单的一幅图到几幅图的连环画。看着自己记录的图片符号吟唱童谣,幼儿乐此不疲、不亦乐乎,大大激发了他们吟唱童谣的热情。此时的童谣活动不仅仅只是停留音乐发展的方面,还涉及到了智力、情感、个性等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领域。

2.绘画记录,创编童谣

童谣教学中,在让幼儿尝试创编童谣时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幼儿对创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在最后的完整表现时,他们会忘了之前创编的内容,影响后面的演唱,打击学习的兴趣。因此,借助绘画记录进行童谣创编,让幼儿自己综合运用线条符号、绘画等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有了具体的视觉参考,对幼儿的创编活动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能使幼儿更好地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如大班童谣《画一个乖乖阿囡仔》:“我是一个小画家,画XX,画XX,又画XXX,又画XXX,阿妈看了笑眯眯,阿公看了笑哈哈,都说还要画,画一个乖乖阿囡仔”,本次童谣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画XX,画XX,又画XXX,又画XXX”部分。家乡泉州是座名胜古城,有着开元寺、老君岩、清源山、洛阳桥等风景名胜,让幼儿把家乡的风景填到童谣中,如果不借助一定的形式,幼儿难以完整记忆。于是教师把难点前置,活动前先引导幼儿说说家乡的风景名胜,并把家乡的风景用自已设计的各种符号画出来,在后面的创编童谣中幼儿就能轻松地把绘画记录的内容填到童谣中唱出,轻松地突破了活动的重点。

     运用幼儿易理解的符号帮助其学习闽南童谣, 减少了学习童谣的困难,助于幼儿在自主、轻松中习得童谣,促使他们爱上闽南童谣,传唱闽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