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

赵玲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266109

美术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门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责任,在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上,对于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也能拉近美术课堂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用观念。由此,本文结合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分析,浅谈几点对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小学美术教育   功能探究

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其丰富多变的类型能够极大地充实美术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巨大帮助,并且民间美术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能够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1.1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门槛

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学习的必备条件,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时期学生正值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时期,做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能够带来巨大帮助。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鉴别能力,在审美鉴赏方面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不足,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加指导或干涉,仅由学生自主接触外界事物,难以有效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门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做好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引导至关重要。而民间美术作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自主形成的美术类型,代表着整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其必然是符合大众审美且积极向上的,因此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审美门槛,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观念非常有效。

1.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同时也是需要创作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美术创作并不像数学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更依靠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灵感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做好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作十分重要。民间美术起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作,是凝聚了社会大众的创造力而成,其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奇思妙想,比如《泥玩具》、《剪纸中的吉祥纹样》等等,学习这样的民间美术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创新的魅力,感悟创造之美,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民间美术在内容上也十分丰富,例如很多图案都蕴藏着深厚的含义,无论是从美学视角进行解读还是从历史视角进行解读,都能体现民间美术的博大精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兴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动机。

1.3能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往往是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而来,与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民间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很多民间美术作品往往都凝聚了数个时代人们的创作精华,因此民间美术也可以被视为是对我国历史更迭的记录,其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元素,都是适合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能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精彩之处,从而逐渐培养其对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民间美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而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蕴含在无数民族文化作品之中,经过漫长的时间更迭,其文化底蕴愈发深厚,并且民间美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近,其中很多元素往往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因此,从民间美术作品入手,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加便捷,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每到逢年过节,学生也经常在生活中能够看到家家户户的剪纸作品,对此,教师可以从剪纸在我国历史上的起源入手,讲解剪纸的发展历程、剪纸与我国人民生活习俗之间的关系,或者为学生介绍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以学生更加熟悉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剪纸作品,或者自己创作过的剪纸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此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参与感,也在对剪纸作品的鉴赏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门槛和鉴赏能力。

2.2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课堂体验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理论讲解或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上,无疑削弱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参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对此,教师更应该重视美术实践活动,以民间美术为切入点开展专项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借助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泥塑作为我国著名的民间美术项目,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术元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参观相关的作品展览开始,系统性地提高学生对泥塑艺术的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泥塑作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相关的民间泥塑艺术家或由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作品,以此通过开展合作类的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民间美术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借助实践操作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在丰富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2.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民间美术虽然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往往很少涉及,在实践教学中更多需要教师自主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民间美术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发挥怎样的价值。对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特点以及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作为提高课堂活跃度,加深学生思考深度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对民间美术具有一定的了解,而演示法以直观形象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作品,更利于学生鉴赏分析,两种方法如果单一使用,无疑会使美术课堂更显片面,因此,教师可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同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美术民间作品的创作过程,随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讨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之间的异同,以此既能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印象,也通过教学方法的变化为美术课堂增添更多趣味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感情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意识到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挖掘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打造更具时代特色的小学美术课堂,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以及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 杨虹.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J].学周刊,2021,(22):161-162,2.

[2] 薛青.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合及功能思考[J].内蒙古教育,2020,(12):80-81,2.

[3] 张秋萍.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以民间美术教学为例[J].科幻画报,2022,(06):147-148,2.

作者简介:赵玲(1988.11)女,汉族,山东青岛城阳区人,现职称:初级,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