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郑志军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分界镇中心小学                  

摘要: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重中之重。其中,德育教育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我国对德育教育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视。在小学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道德意识的一门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效果,本文将研究和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案,期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小学生在道德和法治知识上经历尚浅,所以当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有关问题时不知所措,甚至作出违背道德与法治原则的事情。当学生刚学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好课程设计。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并且赋予学生们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使之积极地思索问题,抒发自己的观点,并在当中道德意识和法制常识。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们掌握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意识和法制常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不够亲密

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年龄差异和认知差异,导致师生双方在平时沟通交流上的不同,这种的不同也会造成师生双方的感情生疏,不容易相互理解。对教师来说,其本职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向学生讲解有关专业的知识,而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交往却不能受到教师们的充分关注,导致人际关系较为冷漠,这样的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1]

2、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与教学目标脱离

现如今,虽然有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科目的重要性,也开始在平时教学中,大胆探索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游戏教学方式等来给学生们创造学习氛围,期望使学生可以透过游戏切身的体会知识的内涵,但是经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践考察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学生的教学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学生自身的兴趣上,而不能真正切实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3、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手段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方面产生不少创新的教育方式,但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子,继续遵循原有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来说,其当前的学生特征比较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因此如果在课堂上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仅是以简单的介绍学习内容的形式展开教育,将导致学生逐步缺乏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基本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指导一切行动的旗帜。课堂教学的实施也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符合现实的课堂教学要求为导向,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合理实效性。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质量,教师们首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建立,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首先,确定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对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除要指导学生们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基本知识内容之外,还要指导学生们理解学校生活和社会中的常识信息,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明确工作步骤和方法目标[2]。教师们首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与其适宜的教学方法,然后有计划的输入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去认识道德与法治内涵,并从中获得更多的道德与法制认识。最后,确定价值观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讲授中,教师要和学生保持紧密的互动沟通,并指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

(二)预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能够运用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的元素,也值得教师们有意识的收集和发掘。通过现实生活当中实际的例子,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概念的认知。比如说,如果教师们仅仅简单的告诫小学生们要遵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要乐善好施、要拾金不昧、有见义勇为行为等,那么在向我们灌输道德知识的同时,这种高尚的道德在学生的意识中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含义的,学生们或许还会疑惑“为何要如此做呢?”。而如果将实际案例一一进行说明的话,那学生们就能知其然,而且也会知其所以然的。这样学生们就能有比较深入的体会与思考。当然我们所用的教材中的内容也是源于生活出自生活进行编排的,在一定意义上学生们对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感到陌生。而教师可以一方面可以讲授教材当中现有的内容,另一方面把课本中未涵盖而又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整合到教学上去。

(三)营造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注重把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融合其中,并引导学生们以生活化的方式去认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同样也必须注意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可以拿自己身上的事例加以研究,以此去感受理解里面蕴涵的道德规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们自由地发言并介绍在学校生活中所见到过的,或是发生过的关于道德与法制方面的小故事,并且介绍由此获得的理解与体会,并对具有较优秀的道德与法制能力的学生加以赞赏,鼓励大家向其学习。

(四)制定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必须重视对教学的评估。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下,我们提倡科学创新式的教学评估。道德和法治课程后的教学成效究竟好不好,主要要从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表现中来评价。所以,着眼于学生的现实来完成教学的评估,是相对合适的方法。而传统的课堂评估方法常常是通过让学生们解决几个问题,又或者通过一张考卷等方法来进行。所以,教师们要开展综合性的、着眼于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评估,如此才能得出合理的评估结论,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学科源于生活,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必须要学会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应摒弃常规教学理念,适当的为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透过实践体验知识之美。

参考文献:

[1]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2.

[2]田桂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成功:上,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