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实践教育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

张春红

上蔡县百尺乡窦庄小学    邮编463800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中要求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从情感的特点来分析,一般情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对该知识点的体验和态度,比如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动的心情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情感。

关键词:实践教育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

引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现在社会的重要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形成并不完善,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生活中也有较大压力,由于心智不成熟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一般指的是学生判断某件事物时采用的标准,比如包括对这件事物的看法、想法体现了学生的思想。为此,教师需要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一、当前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

现如今教师在课堂中授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以考试为主要出发点,对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维度目标的涉及是比较少的,教师的观念仍是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修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关键。对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维度目标的建设,教师会觉得是思想道德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师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目标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方式不够明确,并且,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目标等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教师无法进行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不够新颖,缺乏创新观念的教学意识,也让教学难以进步,在传统单一教学的模式下,无法渗透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的导入,课堂的整体教学显得更加生硬,学生们的上课体验也更加枯燥,这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停滞,难以进步的原因。

二、在实践教育活动中优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策略探讨

(一)教师在实践教育活动中需要以身作则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设

在进行日常的实践教育活动时,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带来的影响远比教材内容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要重,所以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应该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参加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使自身具备更加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时,就能够随时、随处、随情、随境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素质与润物无声处得到渗透与培养。

教师的榜样作用首先来自于穿着与服饰,教师要善于通过穿着服饰向学生传达积极上进的意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穿着崭新的服装表达对最后一课的不舍与尊重,历史教师平时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做一下穿着与服饰的调整,学习南京大屠杀与新中国的成立的服饰要有区别,学习火烧圆明园与港澳回归的服饰要有区别,学生要能根据服饰就能判断这节课是屈辱的还是自豪的,是悲愤的还是激昂的。

(二)要注重对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创新

所以,教师只要抓住日常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渗透和扩展,就可以很好的向学生传达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维度目标,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重视课堂效率和教学创新,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尝试新事物,进行教学实验,这样才能在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维度目标的培养中,更加具有说服力。为此,教师需要深入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并且以此来创新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完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后日记反思,丰富情感评价

第一,教师要确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理念,但怎么实现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被动形成的,可能是借鉴一些榜样教师的经验,这就使自身的教学带有盲目性。也就是说,虽然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没有形成具体的、最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所含的内容,这时我们就需要教师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化,从而能指导教学实践。第二,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考虑与教学实践是否相适合,要不断改进实践过程从而能有效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要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有纵深的理解,想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不能为教材而教教材,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不仅要尊重学生,时刻想着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努力营造师生共同提高的学习情境。

第三,教学过程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最终都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等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第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把它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教学行为作比较,并从中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对课上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哪些行为产生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哪些行为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行为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在同类型课中的使用。

结束语

青少年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培养一直是国家、社会关注重点,作为德育驾驭工具,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高中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深挖有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的三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内涵、有爱国情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婧.课堂教学中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之思考[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9,19(01):35-36.

[2]赵德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操作性如何实现[J].人民教育,2017(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