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王琦

哈尔滨市永胜路小学校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影响因而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越来越重视。德育内容不断渗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而且还有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规范和学生性格的成长。同时,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小学生的德育行为习惯可以将自身的个性化特性呈现出来,有助于增强老师对学生的认知,通过对学生充分了解后开展德育教育,更能全面增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渗透策略

前言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德育教育被多次提及,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引发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立德树人”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将教育目标、任务和使命做了进一步的界定,因此,作为教育的重要场地学校要做好时代要求的立德树人工作。此外,在2020年的两会期间,很多代表提出了信息技术专题的议案,如信息技术和加强校园信息技术安全等,表明社会各界人士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也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长久性

开展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时间最长的学科,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直至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在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一面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进行了学习,一面受到了德育的持续教学,这些能够长久的影响到学生。

(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团体性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式的开展大都是团体式,在这种形式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团队的意识和精神。由于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付出不能完成团队合作,这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很容易了解互帮互助以及团结协助。同时团队的整个活动每个学生都要担当付出,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提升和学生间情感的增进。

(三)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竞争性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具有竞争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练习、信息技术游戏和信息技术比赛等活动体现出来,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至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积极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坚毅意志培养。同时通过在信息技术活动中引导学生抓住时机智慧取胜实力相当的对手,以实现对学生果断勇敢品质的培养。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

由于当前德育教育渗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此项课题的理论研究亟待解决。从国家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教育以来,基层信息技术教师在尝试将德育教育不断深入的渗透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归纳了很多方法,效果却不是很显著。本文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相结合提出确凿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有效促进德育深入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中。

(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在素质教育下的重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机融合德育教育理念,学生的信息技术和德育可以得到同时发展,同时将信息技术和德育联合起来,可以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道德的全方面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完善

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思想上和身体上得到双重锻炼,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三维目标”,特别要注重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培养和完善中学生的品行,同时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老师在选择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指明了道路。

三、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组织信息技术课时,起着主体之位的是学生,有着指导之位的是信息技术老师。同时,在开展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具有本身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迥异性,这就要求老师不光要有适用全体学生的整体教学任务,还要有对症下药的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详细的了解每个学生,才能更好的开展师生间的协同。此外在设计德育内容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课堂组织、整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准备课程。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平常的行为标准和习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中,信息技术教师都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以促进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层面上建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不遵守教学标准,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谈话教育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推动学生积极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非常强要想实现只能通过身体锻炼来获得,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德育精神。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独有的特征。教师组织信息技术课中,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色在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促使学生的意志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得以磨练,以及感受到美和人生的价值,实现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高。同时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必定能将这种良好的榜样精神传递给学生。

(四)通过课余信息技术挖掘,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余信息技术挖掘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各色各样的信息网站存在于小学校园信息内,发挥一部分同学在班级里面的巨大感染力,他们的一举一动能够感染到其他同学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因此将这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能够对开展校园内信息技术活动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对整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包含德育教育,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德育教育的显著影响。因此德育教育要逐渐深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采取科学的、可行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教学深入认识,从而达到同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臧广成.“两育并举”,协调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清风,2021(24):3.

[2]彭致达.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