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振动的延伸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简谐振动的延伸性教学

王治海,  ,田甜,  ,王庆勇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长春大学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文章阐述了简谐振动在力学课程中的延伸性教学的一些实践。主要讨论了在简谐振动的教学中,延伸至量子力学、光学及固体物理的相关课题,并结合科技前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

关键词:简谐振动;量子涨落;简正频率

一、引言

《力学》是物理学和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力学》的教学不仅要是同学们掌握课程本身的内容和方法[1,2],更需要帮助同学们梳理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与本门课的关系,提升《力学》课程在物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效果。

简谐振动是《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牛顿定律、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基本定律在具体运动形式中的应用。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将以简谐振动的教学为基础,对其在今后各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衔接中延伸性教学实践。

二、延伸性教学实例

简谐振动作为一种最简单最理想的机械振动形式,已经渗透到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因此,在简谐振动的教学中做适当延伸,将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延伸性教学方面的尝试如表2所示,下面将展开具体说明。

对于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1)

其解即为运动学方程,形式为:

,              (2)

其中,为振动的振幅)和 (,为振动的初相位)是待定参数。这里,出现两个待定参数,原因在于动力学方程(1)为二阶微分方程,需要两个初始条件才能给出特解。在经典力学的学习范畴内,这两个条件可以分别选为质点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然而在量子力学中,坐标和动量是一对不对易的共轭量,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二者不可能同时取确定的值,这是量子涨落的必然结果。因此质点的运动也就不可能被完全确定。此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来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出现的概率。相应地,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运动的方程不再是牛顿第二定律,而是薛定谔方程。这样,使同学们初步了解量子力学刻画和描述粒子运动的方法。

当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种或多种振动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振动的合成[3]。在力学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频率相同的振动方向垂直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成结果表现为质点的轨迹为直线、椭圆或圆。笔者将力学中的振动合成进行延伸,指出光的偏振特性,包括线偏振、椭圆偏振和圆偏振,这正是物理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进一步拓展,这些光的偏振特性也决定了其与原子耦合的跃迁选择定则,这也是原子系统操控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因激光冷却和捕陷原子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工作,就与光的偏振及光-原子相互作用的选择定则有关。目前,光对原子操控的研究将服务于原子芯片的设计,解决国家的重大科技需求。由此可见,基础课上所学的内容与当今科技前沿并不遥远,这些渗透和延伸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当多个质点存在耦合振动时,将涌现出简正频率的问题,即系统将出现与质点个数相同的独立振动模式。在力学教材中,主要针对两个弹簧系统进行研究,阐述了对称模和反对称模两种振动模式。其实,这里可以继续推广到个质点系统,进行深入讨论。这种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一维单原子晶格的振动问题。作为一道开放性的讨论式问题,笔者介绍了这种周期性系统的处理方法,尤其强调了平移对称性所导致的动量守恒,因此可以引进傅里叶变换,在动量空间进行讨论。这样,通过具体例子,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对称性与守恒量的因果关系,对于学生整个物理课程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笔者以简谐振动[5]为例讨论延伸性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强调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及科技前沿的衔接,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希望促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表1:基于简谐振动的延伸性教学的具体情况


简谐振动的教学内容

延伸的内容

延伸的目的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量子力学中位置、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使学生初步了解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对粒子运动的不同描述方式

简谐振动的合成

光的偏振及其与原子的相互作用

使学生初步了解光的偏振性质,通过基础课教学把学生带到科技前沿

简正频率

一维单原子晶格的振动

理解平移对称性如何决定动量守恒,初步了解动量空间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张汉壮,《力学》(第四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舒幼生,《力学》(物理类)[M],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贾冬梅,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问题求解方法的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8), 112-113.
  4. 常旭, 程思政背景下的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大学物理中简谐振动为例[J],物理通报, 2021(5), 11-13.

作者简介:

王治海,男(1984.03-), 男,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光学的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高等学校物理类力学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理论、实验和教师教育融合的<力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ZW-21-LX-10;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本科理论课学时压缩下的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3F28HKM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