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刘春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第二中学 广东江门 52932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对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的有效路径研究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类型,让学生对喜怒哀乐的共鸣更加强烈。美术中的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端正其思想品德等。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育;情感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注重对高中生的情感教育,而美术教学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思想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并且这是一门学生们都比较热爱的学科。因此注重情感教育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加深对情感的体验,同时提高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和家长们改变以往对美术仅仅是玩乐的观点。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下深入感知美术的魅力,进而可以让学生感知美,并循序渐进地发展审美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在感知美的情况下,自然会对美术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借助于情感教育,教师能了解高中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师生情感互动、作品鉴赏中,刺激学生感官,引发高中学生情感共鸣,以此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1]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体验,培养审美价值,促进学生能够有更加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对美学有正确的认识。首先,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基于美术专业角度,围绕某个美术作品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美术作品蕴含的情感等,使得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可以深入感知优秀美术作品如何表达情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美术创作灵感的激发,还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次,美术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美术作品的解读,还应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方位展现美术作品,并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课堂内容,同时要采用生动且富有趣味的语言进行讲述,才能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拓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最终可以促进美术课堂情感教育效果的提升[2]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师应注重课堂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而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侧重于以自身为主导的知识讲解,在此过程中,忽视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导致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缺乏了解,不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其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面对教师展示的美术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正因如此,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高度尊重学生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中表达情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被限制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进而可以促进美术课堂教育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渗透爱国教育,促进美术与德育教育融合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德育融入理论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全程发挥教师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爱国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倡导立德树人背景之下的学校教育重点。在讨论高中美术和德育教育融合方案的过程中,探究如何在美术教学当中渗透爱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学生成长基石的奠定,还影响立德树人理念引导下的教育改革效果。在爱国精神的培养当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类别,可以挖掘教学资源,从而提取较为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例如,在《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关于青铜器、彩陶等工艺美术作品的图片,并对作品的信息进行细致介绍,使得学生在作品分析当中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领略古代人工巧匠的智慧才干。教师可以渗透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作品都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珍宝,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呈现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讲授作品创作的背景,并利用绘画作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比如,《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中的《庆丰收》、《人民和总理》等作品的欣赏就包含着爱国教育的契机。教师可以先对这些作品的背景与思路进行介绍,然后给学生补充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指导学生掌握作品鉴赏的方法,从而让学生通过构图、色彩等感受画中包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而回报国家。

(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对学生而言,美术教学尤其是其中的美术鉴赏部分是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过程,而感受与体验美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一过程,或者说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一方面,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内外注重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学生才敢于并乐于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吐个人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也才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并给予及时地引导,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深化对艺术的领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教师在学生表达想法时,更多时候应该持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耐心地、微笑着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发现并捕捉他们语言、思维、作品中的闪光点;另一方面,无论是在美术作品的欣赏、创作还是分享过程中,为了营造更加愉悦轻松自然的氛围,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轻柔的旋律进行播放,即让学生伴随着柔美的音乐更好地感受、创作或分享作品,在听觉、视觉甚至是触觉的综合作用下,更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其审美能力。

(三)结合生活进行实践,发掘传统美术元素

艺术源自生活,是经过创作者的心和手,对生活中事物的再现,所以美术的教学活动也不能脱离生活。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中还处处有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子,如春节时挂的灯笼、贴的春联以及河上的石桥、公园里的雕像等。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意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欣赏美术、创造美术,让他们意识到美术距离生活并不遥远,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传统美术元素,深化学生对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如,在《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的鉴赏课上,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走访,观察生活中的现代建筑,然后在下节课中回答“这些现代建筑美在何处?”、“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相比有哪些区别,你认为哪种建筑更美?”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结论

总之,通过对情感教育和高中美术教学相融合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学科地位,改变以往部分家长不重视美术教学的看法。因此情感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相融合,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象.针对融德育于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1 2):11-12.

[2]陈海珊.传承渔民画剪纸——美术校本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9(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