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王磊

仙桃市中医医院 湖北仙桃 43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随机选取的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疗的120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病患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的病人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予以对照组的病患进行保守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收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病人对治疗前后的评分显著差于实验组的评分,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支撑畸形和塌陷骨质,可以强化术后脊柱的硬度,更好的改善健康状态和伤残指数。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多发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疼痛评分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身体机能随之下降,经常出现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其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常发于老年群体,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使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传统治疗一般予以药物镇痛、护具固定、卧床静养等,取得了并不理想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持续提升,引入一种新型的名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技术。本院为研究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择取120例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病人,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排除标准:具有重大心脏、血液、肺部、肝脏、神经系统、肾脏疾病、 晚期肿瘤者等。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为45-65岁,平均年龄为(55.00±2.54)岁,实验组女性病人21例,男性患者39例,年龄为46-65岁,平均年龄为(55.50±2.7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无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例如:使用药物止痛和物理镇痛,同时需要病患长期卧床养病8-10周,此外需要辅助器支具进行固定[2]

1.2.2实验组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体内容:给予病患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使患者呈仰卧位,运用C型臂X线确认损伤处,在左侧进行椎弓根穿刺,于椎弓根影1/2定位,沿椎弓根向椎体后端做穿刺。将针芯取出在置入导针,推至椎体1/3处,沿导针方向将扩张和工作套管放入,并且扩张针道。放入骨水泥,反复推压骨道,首先锐化尖锐骨折点,二次推入导针,导针的深度将根据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扩张球囊,但需要保证椎体在侧位球囊的后上方。在球囊内注入碘海醇注射液(商品名: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洁晶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468),确定复位到理想位置,压力要<300 psi(1 psi=0.006895 MPa)[3]。恢复理想状态将球囊取出,将骨水泥置入1.5-7.5 mL,使用专用推注管推骨水泥,确定骨小梁的间隙充满骨水泥并且硬化,再取出穿刺针,做创口处理,术后密切关注病症恢复的状况。

1.3观察指标和分析

1.3.1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将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例数/(显著+有效)×100%=有效率。

1.3.2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状况,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式

实验数据根据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如治疗效率运用X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如疼痛评分采用t检验,以(62b00bf59a155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士s)表示,当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实验组、对照组临床效率

对照组的有效率66.66%远远差于实验组有效率86.66%,数据具有差异(P<0.05),实验数据,见表1。

1比对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60

37

15

8

(52/60)86.66%

对照组

60

15

25

20

(40/60)66.66%

X2





6.7081

P值





0.0095

2.2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的疼痛评分

实验组对疼痛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评分,两组存在一定的数据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比较两组疼痛评分(62b00bf59a155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0

90.58±3.14

70.84±1.72

实验组

60

92.64±3.26

50.69±1.80

T值


2.6145

46.4935

P值


0.0111

0.0000

3讨论

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其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与发病率,容易导致腰背疼痛、脊柱不稳,给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保守治疗会改变胸腰的形态结构,进而引发压疮、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近年来,椎体后凸成形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不仅可以改善病患骨折的结构,最大程度的减轻其疼痛感,可以促进功能性的恢复,显著提升椎体高度的恢复,并予以矫正椎体的后凸畸形,大幅度降低骨水泥的渗漏[4]。实验显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疼痛程度高于椎体后凸成形术,P<0.05。

综上所述,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支撑畸形骨质,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聂晶鑫,尚静波,姜丽.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6):34-35.

[2]于学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J].东方药膳,2020(19):132.

[3]王雷,尹建石.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260例治疗中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55):56,59.

[4]Zhang Qingfu. Effect of posterior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fractures [J]. Disability Medicine in China, 2018,26 (1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