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石乐红

河北省 元氏县槐阳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也走上加速轨道,中国正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世界前列,随着政治经济的进步,教育也受到了国家极大的重视,“新课改”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九年的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才真正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只是围绕令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做一个明事理懂到到法治的人,然而到了初中阶段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到书本上,也要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但是教学效率不提升,这些就不能够很好地实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原先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又在观念上影响着当代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将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实际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字: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课堂教学效率

正文:在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必修科目有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它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不同,是拓展学生能力里的副科目。当然,副科一直得不到家长学生的重视,老师再怎么苦口婆心的劝导、激情四射的讲课,学生仍然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堪忧,正因如此,提出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才迫在眉睫。

  1.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意义

道德是一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的重要体现,而法律又是道德的底线,道德和法治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所以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抵制不良价值观,远离违纪违法行为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南。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对道德和法律的内容只是浅显的讲解,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对道德和法治的内容展开深入讲解。

  1. 利于弘扬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发展的框架下,初中发展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达到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和路线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增添对国家政策与发展趋势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2. 利于学生个人发展。随着新课标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意识,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能让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有着一定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的面对未来生活中出现的挑战,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

  1. 学生对课程兴趣度不高。虽然说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阶段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鲜科目,但是由于课文枯燥,联系实际方面不多,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低下的问题,再加上,如果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教学方法很容易死板,死板的教学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者,由于学生步入初中,进入了青春期,也就意味着学生会有叛逆的行为出现,青春懵懂的年纪,难免会有一些学习之外的想法,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会对课程关心较少,提不起兴趣。

  2. 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落后。一门课程学生学习的好坏与否,大部分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率,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管控,还不具有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符合现阶段的国家要求,也就是新课改的需要,更要从实际出发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3. 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除了教学模式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空洞的问题。多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师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一味的强制性说教,内容空洞枯燥,学生无法引起共鸣和共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等教学核心目标来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超出了初中生的认知范围。

  1. 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措施

  1. 教师创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必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所以说生活是教学内容的源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若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与时代同进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总结符合教学目的的理论知识,使以往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自我约束性和行为规范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道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下功夫,以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为参考内容,将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将生活化的场景搬到课堂。此外,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加大创新力度,用身边的故事和案例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例如,在讲授有关学生成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工作状态,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2. 注重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意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包容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和弱点,耐心指导。比如,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网络改变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用网络都在做什么,然后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告诉学生,有效地引起学生共鸣,接着组织大家在课堂上进行热烈的讨论,总结正确运用网络的做法,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这样既提升了师生的互动效果,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3. 建构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还需要关注教学评价,建构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对于老师的话语是有着一定的兴趣,教师对学生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积极全面的认识自己,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做一个总结,更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正确发展自身能力,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同时,教师还要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便给予学生综合的评价。只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践行正确的评价方法,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于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作为中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对于课程教学的优化,营造轻松地教学环境,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对于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佩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挖掘文化基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5):199.

[2]刘小琴.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4):105-106.

[3]范新兰.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融入的策略[J].科教导刊,2021(20):163-165.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54.

[4]李慧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2021(25):210.

[5]王艺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J].教育界,2021(2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