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素媛”原型事件看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1

从韩国“素媛”原型事件看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研究

吴婧超

四川省嘉陵监狱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几年来,犯罪类电影的拍摄很多都来源于真实案件,许多真实案件也以电影的形式被告知于众,也改变了真实世界中的相关法律,《素媛》便是其中一个。本文以韩国“素媛”原型事件始末为主要案例分析,探究服刑人员进入社区矫正后的人身危险性评估。

关键词:素媛;社区矫正;风险评估

一、韩国“素媛”原型案件回顾

2008年的12月11日,8岁女孩娜英(电影素媛原型人物)在上学路上被喝过酒的赵斗顺性侵。整个过程残暴至极,最终造成娜英肠道和阴道严重破坏,子宫受创,腹盆骨折,80%的性器官被恶意破坏。而赵斗顺是一个有17次犯罪前科的惯犯,他利用韩国法律漏洞才被判刑12年。

此案件发生后,在众压之下,韩国将儿童性侵犯罪的最高刑期从15年提高到30年,没多久更是直接提到50年,最后还提高到无期徒刑,并且不得假释。2011年还规定,对未成年难以克服非正常性冲动的犯人,可以实施“化学阉割法”。

2020年的12月13日,赵斗顺将被释放出狱,回归社会。然而在经过狱中心理治疗后,赵斗顺仍被评估为“再犯罪可能性极高”,政府表示,赵斗顺出狱后,会在他的脚上装上GPS一天24小时监控。

二、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概述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又称矫正对象再犯风险评估,是社区矫正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矫正对象在社区服刑期间进行人身危险性及再犯罪可能性的测评,其目的是通过开展风险测评,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和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量化,准确地分析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风险大小及程度,为实施针对性地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避免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其分为入矫前的社区调查评估、入矫初的人身危险性评估、入矫中的人身危险性评估、解娇前的人身危险性评估。

  1. 国内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是量表单一。我国在社区矫正人身危险性评估大多使用固定的量表,测评表就只是一种静态性的预测标准,不能准确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变化过程。二是量表难以统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不一,在设计量表时,每个地区都会根据自身情况来选取测评因子,设计不同的分数和分数段。三是量表制作不科学不完善。目前对测评因子的选取并不科学,对各项测评因素应有的分值无法准确确定,存在预测因子选择不恰当、各地预测因子差异大、设置分值不准确等问题。四是评估主体资源短缺、专业性不足。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是一个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但是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但对于风险评估来说缺少专业性。

四、完善我国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对策建议

  1. 一是评估量表的统一。在选取测评因子时,应考虑到随着社区矫正的不同阶段被测评者的人身危险性变化过程,以及不同过程中风险测评表的不同类型,应由国家统一制定的测评表。二是对测评表进行分类设置。其中包括入矫前对基本情况和犯罪情况的评估;入矫后对犯罪者进行阶段性、“静态+动态”风险测评;解矫前对被执行社区矫正的犯罪者所进行的奖惩情况、他人对其的评价、其对矫正管理模式的评价等一系列人身危险性评估。三是完善风险评估测评表内容。包括被矫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犯罪前的行为状态、犯罪时的具体情况、犯罪后的态度和表现、矫正情况。四是规范判决前风险评估的应用。应设置“资料收集、调查核实、形成意见”三阶段的判决前报告;制定“假释官”制度,由专人判断是否适合被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四是加强专业化建设。包括在人员缺失时抽调部分人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发展出来的一部分专业的有关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社会机构;接受来自不同学科的具有较高专业性和较高素质的社会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专业化技术培训。五是完善程序衔接。主要包括,将基本流程规范为:调查基本情况、完成测评量表、确定分类管理的类别;加强入矫前风险评估程序与犯罪者是否需要社区矫正的判决程序之间的衔接,被判处社区矫正后对犯罪者的分类教育管理程序的衔接,以及入矫后的风险评估程序与后期矫正管理程序之间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戴蕾.社区矫正风险制度研究[C].湘潭大学.2016.

  2. 吴晓敏.完善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的思考.[C].西南财经大学.2012.

5fd96cf985801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