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何玲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摘要: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得到许多生物教学的概念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可以丰富学生的生物思维可知识储备,总之,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注重实验教学,并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设计并实施高效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本文基于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言

初中阶段开设的生物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陌生又新鲜,生物作为一门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难度也较大。因此,在教学压力和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中阶段,如何快速找到生物学科的高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变得尤为关键,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无疑是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当前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

实验是生物教学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生物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整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探究和创新等诸多方面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目标。生物实验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部正常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和过程有深切的体会和印象,导致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流程和结果等等知识点,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素养。(一)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忽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未得到转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的教学质量,阻碍了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师过分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际开展少之又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二)学生主体地位被严重挤压,学习兴趣不足。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侵占学生的参与时间,学生缺少足够的交流和讨论机会,学习过于被动,长此以往,严重打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性推进。

二、实验课前的备课工作

(一)备学生与课前准备。初中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课就是生物实验课了,他们对生物实验课是充满期待的。上好实验课,首先要了解学生,备好学情。对于某些实验中需要的生物材料和器材,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下去让学生分工准备。比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需要的大豆种子、玉米种子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再比如,《观察发酵现象》这一实验,需要矿泉水瓶、酵母粉、白糖、溫开水、小气球、烧杯等,而这些材料只有烧杯可以在实验室登记使用,其他的都可以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去分工搜集。其实初中阶段有很多实验中的器材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准备,这样既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理念。(二)实验设计与器材准备。初中生物实验最关键的一步是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灵魂,所以教师要在实验设计与实验准备工作中,扎实认真、狠下功夫。比如,《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设计:1.选定实验类型:分组实验;2.复习并多媒体展示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并强调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注意用刀片取材时候的安全;3.教师在台前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4.指导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绘图;5.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补充,再次强调整个实验的细节,加深理解和记忆。6.整理实验桌,清理实验垃圾。另外,要上一节成功的实验课,上课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并逐一检查。

三、规范实验流程,让学生懂得如何动手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除了要激发学生实验操作兴趣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实验流程进行规范,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乱动手操作现象的发生。部分生物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危险,学生乱动手亦或者是出现了违规操作现象,一方面不仅会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也无法得到实验结论,更遑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实验原理、步骤方式以及目的,在了解实验操作事项之后才能进行实验操作。若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实验的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实验操作流程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后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这样就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动手欲望,而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加强巡视,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

四、加强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作为一门新设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为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逻辑思维,建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需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除了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经费提升实验室条件外,还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训练,培养规范的实验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规范的示范与讲解,加强学生操作训练,例如通过讲解加强学生的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包括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徒手装片、移动观察对象至合适视野、螺旋精准对焦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这需要教师重视实验的设计,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备”好实验课。具体来讲,需要教师预先准备实验,完善实验手册内容,改进可观性差、成功率低的实验方法。例如《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一实验课题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对实验细节进行确认。如实验中选用何种浓度的酒精、如何进行水蚤心率的计数、怎样操作保证每次滴到载玻片上的酒精不会因为被稀释而影响实验结果等等。在实验手册中录入这些疑问,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手是实验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初中生物实验操作之中,才能真正在动手中掌握正确的实验流程与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实验以及结果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基础内容的把握,最终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钰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

[2]周杭英.重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5.

[3]马宏妍,仝倩,孙垚,刘建青.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山东省郓城县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236-238.

[4]闵金金.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其策略分析[J].才智,2020(11):120.

[5]廖秋华.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