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中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探究

陈鑫凯 田裕杰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山东淄博 255200


摘要:中小学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小学教学中,学生接触最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但现如今的中小学管理模式却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教育。现阶段的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收获知识,但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固有模式不可取,教师应完善现有模式,加大校园人文环境发展的力度,完成中小学管理模式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管理;方法创新

新课程课改理念的提出,要求中小学教育管理必须进行机制的改革,中心点要变,内容也要从知识上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管理是基础教学的核心,很大方面决定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它具体是指通过良好的方式和渠道,引领学校的各个工作基层合理有序地分工、组织和运作,全面处理好学校的各项事宜,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深入落实,中小学教育有必要发现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改革或完善,提出严明的管理措施,不断地加强教育体制的转型。

一、转变现有管理观念

由于目前部分学校管理者很难意识到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先行转变管理观念,要采用“扁平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使每一位对当前管理工作存在异议的教师/管理者的想法都能及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扁平化管理”一方面为中小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创新方向与创新的想法,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等级式管理”,它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工作创新效率,解决了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层次重叠、教育系统内部运转效率低的情况。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推动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首先,学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中小学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先进的教育人才能够为学校带来现代化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对于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学校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在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推动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创新。

三、注意学校教学环境的建设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建设对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能提高中小学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学校能力。由此可见,教学环境的建设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和成败关键。首先,学校应结合学生和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所需设备进行完善,提高学校现代化建设,以提升教学效率。其次,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包括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秩序,这是建设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课堂教学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们都应正确规范自身行为,为建设良好课堂秩序做出贡献。学生们在良好的学校秩序下接受先进的课堂教学是学习建设起合格教学环境的标志。

四、不断革新和探索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

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只有坚持发展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不断革新和探索适合本校发展进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才能紧跟时代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基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整体上还不够高,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和死板;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和缺乏连贯性;教学管理重教而不重学,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管理效率低下,浪费现象的问题也亟待解决。面对这些学校管理的难题,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逐步解决这些管理问题,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重视校本教研结合

我们知道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有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影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有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就可以让研究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可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校本教研正是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落脚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由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才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当下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渠道和途径。由此可见,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实践平台。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让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并不能完全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只关注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实践水平不能得到检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应当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自我学习能力作为评价的对象,能够促进学生进取心增强。在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管理者,更要做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教学能力以及文化素质,与其它教师竞争,积极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勇于创新,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并积极实施。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融入到教育考核中,促进教育考核成果的客观化。客观的成果会让学生觉得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是学校发展的重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才能让学校的诸多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实施,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得到了更多发展的机遇。做好教学理念创新,优化教学管理工作,给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中小学教学管理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红军. 探究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读写算:教师版, 2017(48):227-227.

[2]梁琳.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