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学历留学生的学术汉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关于针对学历留学生的学术汉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刘北北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 100088

  1. 概论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不断提高。其中来中国攻读学位的学历留学生总数也增长迅猛,据统计,2019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比2018年的164,394人增加20,405人,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但是,很多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也发现,在中文授课的班级中学习的留学生们的汉语总是达不到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在专业学习中读教材,写论文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远远达不到中国学生的正常水平。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高校对这些学历留学生的汉语要求仅仅是通过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5级,而通过新HSK 5级所具备的汉语水平与在学历教育阶段的学习对汉语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的问题。

考虑到这个现实,也为了提高来华学历教育培养的质量。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了“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应当包含汉语能力水平要求和中国概况类课程的必修要求;不应设置国防教育环节和军事课程(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高等学校应当安排充足、适用的汉语课程和中国概况类课程,满足来华留学生修课需求。”

不过,这里所提到的汉语课程比较笼统,没有规定是哪一方面的汉语课程,当然也没有论及课时的数量,针对哪类的留学生,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针对学历留学生的汉语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

  1. 关于学历学习阶段的汉语能力要求

留学生进入中文授课的学历学习阶段,甚至有可能和中国学生同班上课,在毕业之前还要撰写中文的学术论文。这都需要留学生拥有超越新HSK 5级以上的汉语能力。那么,中文授课的学历教育阶段具体需要哪几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先参考一些欧美院校为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开设的相关英语类课程。如英国的利兹大学会为即将接受学历学习的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们开设“学术英语”类课程,其中包括四门课程,第一门课就是更深层次的高阶英语课程,因为留学生进入项目学习时,英语水平只达到了雅思4.5分,而进入专业学习至少需要雅思5.0分。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们还需要再强化一下来具备进入专业学习的能力。第二门课程是批判阅读,具体目的是强化留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所谓的批判性阅读,就是教师以英语文献为授课资料,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这篇文章的内容写得怎么样,应该要论述的问题是否论述清楚了等等。一方面这门课程强化了留学生的阅读真实的英语文献的能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具有学术批判的精神,也为之后的学术写作打好基础。第三门课是信息检索,其实就是练习学生如何使用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包括网上的,图书馆里面的等等。这门课就是为了辅助之后的专业学习,为撰写文章和补充知识打好基础。第四门课是学术写作。作为项目的重点课程,学术写作的目的就是强化学生撰写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因为在学历教育阶段,学术写作是经常需要做的必修课。而整个学历教育的成果也都集中在最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上。这样一来,即便是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也可以受到良好的专业前的培训,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的学术语言能力至少应该包括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和学术写作规范的培养四个方面。

  1. 关于学术汉语课程的设置问题

考虑到目前国际留学市场的形势和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目前的现实情况,汉语远远没有像英语那样在全世界普及。此外,来华留学生在本国学习时很少有具备了较高的汉语水平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来到中国再从零起点系统地学习汉语的。目前有的高校也建立了汉语预科教学体系,不过教学时间也比较有限,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安排类似的课程。因此,我们需要在留学生进入专业以后再安排类似的学术汉语课程来帮助他们应对学历教育带来的挑战。

那么前面已经提到了学术语言能力的培养的问题,那么落实到教学上,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教学来强化来华留学生阅读真实的学术文献的能力。以往的汉语教材中的文章为了教学的需要,都经过一定的删改。不过在学历学习阶段都是需要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教材或者是其他文献。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留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能力。具体说来应该包括培养留学生细读,通读,略读和查读的能力,培养留学生略过生词而通晓篇章大意的能力,培养留学生阅读书面语和理解长难句的能力等等。此外,老师还应该指导留学生多看范文,多学习别人的写作方式,阅读学习为之后的写作学习打好基础。

而在写作方面,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留学生用汉语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关键要落实在写好适应学术学习的文体上面。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只需要满足会写记叙文就够了,但是对于要进行学历学习的留学生来说,重点就应该放在议论文写作上了。议论文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其内在的逻辑性严密,长难句比较多,对于留学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议论文的三大组成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都需要有相适应的学习和训练方法。论点的选择非常重要,要让留学生多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引出论点。论据作为论点的支撑,要鼓励留学生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学会论文中引用的使用格式。论证阶段要依托论据阐述自己的观点,论证过程要有条理性,内部的结构要相互关联,才能形成一篇合格的议论文。留学生在学历学习阶段要不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写作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及相关的评论,而我们的课程可以恰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术汉语课程应该这样进行设置:首先,针对的留学生对象是母语非汉语,已经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并通过新HSK5级的外国留学生。其次,我们的课程应该同时包含学术阅读及学术写作等两个内容,按照先学习阅读,后学习写作的模式进行安排。考虑到留学生已经进入专业学习,因此这个课程的课时不宜过多,周课时安排为4课时比较好。该课程计划授课一年,安排在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年,上学期集中学习阅读,下学期集中学习写作。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应该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学术汉语对于留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为必修课程,督促留学生认真学习,替代原有的英语类课程的课时。

  1. 总结

学术汉语课程针对接受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生的具体需求,提升留学生的阅读及写作的能力,应对学历教育阶段的学术语言的挑战。我们也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努力把学术汉语课程打造成为一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刘北北,男,汉族,籍贯:山东庆云 生于:1987-05,职称:助理研究员,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留学生管理和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