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许再兴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恒兴中学 362000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的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知识和原理的过程并能为掌握其它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推进物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初中能力,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物理教学的第一线,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现实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点想法。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应大力加强和普及物理实验教学,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说”实验“讲”实验的情况。加上农村学校普遍班额过大,演示实验确为走马观花,因为多数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学生实验流于形式,小实验和小制作无人问津的现状更是比比皆是。为此我校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收到良好的效果。

很多的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条件比较差,从演示实验到学生实验中,实验仪器严重不足,这样更要珍惜现有的实验器材,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下面就我在长期物理教学工作中谈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及小实验和小制作的一些想法。

一、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作用。故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还可以加强对演示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关键让学生先考虑好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的步骤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变限制性实验到开放性实验,极大激发了学习和研究物理兴趣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制实验器材,因为在农村中实验器材比较不完善,存在有大量的实验器材短缺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从实验室借仪器或利用旧教具进行制作,有的学生可以找老师安装实验装置。这样既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又可以变纯观察性实验为创造性操作实验,使学生眼脑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潜在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学生的分组实验

我校因班级的人数太多,因此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每组至少有三人以上,这样造成做实验时只有一两人动手,其它的人则袖手旁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中再分组,从而保证基础实验每位学生都能做,给学生足够充分的时间单独的进行实验操作,直到熟练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改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使用实验器材,深刻的理解实验规律。且在学生实验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上实验课时只讲本实验的目的,例如在研究小灯泡的功率时,只说明小灯泡上标“3.8V”或“2.5V”和“3A”的物理意义。至于实验原理由各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要画出实验电路图,结果出现三种实验原理:P=UI,P=U²/R,P=I²R和对应的三种实验原理电路图,并通过对三种实验方案的优劣进行深刻的分析,确定应用P=UI为实验原理为最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另外在进入实验室时先不要求学生看课本和实验册,在学生动手之前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说明清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课外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开展

初中物理可以说跟生活紧密联系,那么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的联系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目的。物理课外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的实验。小制作是完全通过自己的设计,动手而成的能够对生活有用的实验。它们加深了对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物理教与学生活的联系,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重要途径。初中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都是比较抽象、枯燥,而小实验、小制作的开展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秤生活的作用。例如在生活中大量出现的自行车的轮胎,喝水的水壶,锅炉的水位计,各种打捞工程都是浮力的作用。各种电动工程很多是电磁、电器的应用。这样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课外实验中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的精神。实验一般是学生一个人在课外或家里完成,实验的过程必须一个人组织,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个人解决,这就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了“光的反射”后,让学生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学了“摩擦力”让学生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在学了“生活用电”后,让学生清楚如何安全用电,如何检查家里的电路。。。。。。这些实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学生的创造力有了提高,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实验都会给自己带来的收获,都会有新的发现,尝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增强。在培养学生“双基”,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与教学进度同步,这样能对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次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少农村中学都不能开齐和开足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实验,很多时候是老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甚至是老师说实验学生听实验,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是,这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而一个个丰富的小实验和小制作能弥补了课堂物理实验的不足,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另外,课外的小实验和小制作还能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的不足之处,不失为辅助实验教学的一个极好的手段。当然对课外的小实验和小制作还应加以指导,选好阵地,广泛收集器材来充实实验室,例如:家里的自行车有不少物理知识的应用,可以作为摩擦、杠杆、光的反射、运动和力等实验的器材。

总之,大量的事实表明,如果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进行正确的指导,必然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调节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