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0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0
/ 1
摘要目的分析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8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0例患者中输入性病例21例,其中湖北省输入病例17例,其他省份输入4例;本地感染病例9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21~72岁,中位年龄为43岁,其中8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入院临床分型中,轻型2例(7%),普通型19例(63%),重型8例(27%),危重型1例(3%)。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或不伴上呼吸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为正常、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以下降为主,C反应蛋白正常或升高,降钙素原均为正常水平。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早期以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为主,部分伴有实变,病变常累及双肺,或者累及一侧肺的多个肺叶。目前,临床治疗以呼吸支持、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细菌治疗为主。截至2月15日共治愈出院9例,其中1例为轻型,6例为普通型,2例为重型。在轻型/普通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比较中,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热时间(中位时间为11.5 d)长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位时间为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2,P=0.022);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Z=-2.669,P=0.00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0的患者较多(Z=-4.071,P<0.01)。结论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以输入型为主,逐渐出现扩张性本地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咳嗽。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部分病灶伴有实变。治疗中需严密监测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改变,其变化可早于临床表现。发热时间过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0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