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92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患者21例,轻症患者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92例患者中,重症患者21例,重症率为7.2%,死亡1例,重症病死率为4.8%。21例重症患者年龄为(65.5±15.7)岁,其中男19例(90.5%),11例(52.4%)合并有基础疾病,7例(33.3%)亲属中存在确诊患者;271例轻症患者年龄为(48.7±15.7)岁,其中男135例(49.8%),74例(27.3%)有基础疾病,36例(13.3%)亲属中存在确诊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0, χ2=12.930、5.938、4.744,均P<0.05)。与轻症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B型钠尿肽前体、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U=2 091.5、1 928.0、1 215.5、729.0、1 580.5、1 375.5、947.5、789.5、1 209.0、1 434.0、638.0、964.5、1 747.5、1 258.0),而淋巴细胞绝对值、白蛋白、转铁蛋白、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U=1 263.5,t=4.716,U=1 214.0、962.0、1 167.5、9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0.8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75~0.961]、肌红蛋白(OR=1.010,95%CI 1.004~1.016)、C反应蛋白(OR=1.016,95%CI 1.000~1.032)、CD3+T淋巴细胞计数(OR=0.996,95%CI 0.991~1.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OR=1.006,95%CI 1.001~1.010)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上海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病例以老年男性居多,且多合并有基础疾病。白蛋白、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CD3+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值得更多临床关注。
机构地区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 201508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 201508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炎科 201508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胆内科 201508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 201508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
出处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