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03
/ 2

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高玉美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 250002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有许多中小学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强了心理教育的探索,并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为什么要加强学校心理教育?怎样实施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原则、内容、途径、方法是什么?心理教育效果如何评价等等,都需要具体深入地研究。

一、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是现代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近百年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历程,中小学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偏重于传授系统的知识;第二阶段,重视加强“双基”教学,培养智能;第三阶段,既重视“双基”教学和发展智能,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

1972年,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偏重强调使整个人类的各民族掌握生存的技能和能力,因而提出“学会生存”的教育主题。到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又一致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环境、关心科学。其实质是强调21世纪的人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面向21世纪,在强调中小学培养目标时,进一步明确了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如日本强调学生现阶段应具有“宽广胸怀、健康体魄、丰富创造力”,具有“自律精神与公共精神”。法国的教育目标中提出:“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基本的潜在能力,并能创造自己的未来。”与此同时,对学生心理教育研究的国际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如1989年1月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合作召开了“亚太地区小学生情感教育研究会”,会上提出了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情感品质:体谅他人、互助合作的精神;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有责任心、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困难,能自控、自信、自爱。

二、心理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通常把学校的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但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还应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当然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心理教育与德育

德育是学校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确立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与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在目前实施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心理品质的目标要求,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初步的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的的意识和能力”。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里的人格包括:人格基础-体格,人格的价值-品格,人格的特征-性格。

由此可见,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社会性发展,提高学生品德水平。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品德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因此,可以有效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心理教育与智育

智育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智育的首要任务。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智力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综合活动,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心理活动结果。因此,智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上,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思维力和记忆力等都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认知结构水平、而认知结构则是衡量智力水平的标志,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中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心理教育与美育、劳动教育

学生的审美活动伴随着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最终形成审美个性和审美能力。劳动教育是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及劳动习惯的培养。美育和劳动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学生一定心理水平基础上,通过心理的内化和外化活动来进行,并且整个教育过程始终渗透着心理品质的培养,如激发情趣、陶冶情感、锻炼意志以及塑造个性。

心理教育与体育

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人的机体活力,调动神经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内分泌活动,协调骨骼肌肉运动,健康的身体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活动效率。因此,现代学校卫生保健已经由单一的生理卫生保健发展为生理心理卫生综合保健,心理素质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活动中特别要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

三、加强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当前中小学生素质现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心理素质欠佳,而且心理素质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心理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但就教育因素而言,不能不说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和畸形,片面的知识传授、机械的技能训练等智育活动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并以牺牲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应试教育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德育、审美、劳动教育,更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各种矛盾冲击着学生还不健全不成熟的心理。脆弱的心理承受力一旦被击垮,便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举措。

参考资料: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