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在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在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谢小燕 蒋丽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产科 广西 桂林 541002

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摘要:目的探讨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应用于产妇乳房护理干预下的有效路径。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产科产检孕产妇,从中定量抽样选取80例孕周满37周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80例产妇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总体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例产妇均结合吸奶、微波治疗等,其中研究组40例产妇常规治疗护理方案之上,运用改良后的疏通乳腺管手法按摩。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统计了2组产妇乳汁排除情况、乳房硬度。结果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患侧乳汁通畅改善程度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40例产妇患侧乳房硬度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40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应用于产妇乳房护理干预,可以起到优良的辅助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初产妇乳汁淤积患者而言,通过医疗护理干预,可大幅提高产妇通乳的舒适度。

关键词:乳腺管;按摩;乳房淤积

乳腺管又称为输乳管、乳腺导管,其位于胸部的皮下组织,是人体乳房主要构成组织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女性乳房乳汁的排泄管道,对于产后的初产妇而言,避免乳腺管发生堵塞尤为关键。疏通导管,不仅可以让乳汁正常排泄,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产妇产后乳腺炎等并发病症的发生。对此,多年的医学研究以及大量临床实践、观察体会均得知,特别是对于初产妇而言,产后乳腺管堵塞或乳腺炎发生率较高。作为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初期症状也较为典型。患者乳房呈胀痛、肿块、压痛、发热,尤其是肿块,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很有可能发展为脓肿期,最终影响母婴健康[1-2]。正因如此,随着现代医学及医疗服务体系、技术保障的完善,关于产妇乳房护理管理工作成为了产科的重点管理内容。鉴于此,本文结合近两三年本院接收产妇及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究归纳,系统评估分析常规治疗+手法按摩全面实施下的临床护理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专门回顾统计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产科产检孕产妇,从中定量抽样选取80例孕周满37周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80例产妇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总体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例产妇均结合吸奶、微波治疗等,其中研究组40例产妇常规治疗护理方案之上,运用改良后的疏通乳腺管手法按摩。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统计了2组产妇乳汁排除情况、乳房硬度。其中,研究组40例,足月单胎,无妊娠合并症,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9±3.8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40.1±1.1周。对照组40例,足月单胎,无妊娠合并症,年龄在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0±3.6岁。孕周在38-43周,平均孕周40.4±1.0周。

本次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一般资料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2组80例均为产后哺乳期乳汁淤积。排除了恶性实质肿块、乳房包块表面破溃等情况。

方法

8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患乳局部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指导协助患者使用宽布带或者乳罩托起乳房。为了防止产妇感染或发生败血症,所以全身使用抗生素,乳房局部以外敷的方式擦拭药物。本次2组80例均使用如意金黄散。抗生素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

研究组40例疏通乳腺管按摩。首先,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姿势,将胸部位置充分暴露,在乳房下方铺好毛巾垫。其次,操作者(前期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指导,后期可由产妇或亲属代替)戴上无菌手套,擦拭婴儿润肤油,对患侧乳房润滑处理,可有效防止按摩过程中对胸部及周边皮肤造成额外损伤。按摩中,轻捋患侧乳房乳头,挤压乳头根部的输乳痘。每次至少持续按摩1min以上,轻缓有节奏,待有乳汁产出为准。本组按摩中,医护人员均使用专业手法,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侧乳头,以对捏的形式进行,并做左右旋转,直到有乳汁喷射出来即可。随着乳头变软,然后即可对整个患侧乳房按摩。

疗效判定[3]

本次遵照世界卫生组织2000版关于乳腺管堵塞、乳房充血等相关临床特征界定。其中,乳房充血、乳腺管堵塞属于乳腺炎形成的前两个阶段。

治疗护理后,产妇乳房肿胀感消失,乳房触痛感也消失,且乳汁畅通,硬结等症状也消失,即界定为治愈。乳房胀满、肿大以及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乳汁基本通畅,即界定为显效。为达到上述标准,即治疗无效。

统计处理

本次医学统计涉及到的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整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统计为2组产妇治疗护理后乳汁通畅改善情况。从结果比较中可以得知,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患侧乳汁通畅改善程度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1).

表1 2组产妇治疗后乳汁通畅改善比较

组别/例

呈喷射状

治疗后改善率/%

研究组/40

26

65.0

对照组/40

11

27.5

p

<0.01

表2统计为2组产妇治疗护理干预后,患侧乳房硬度整体疗效比较。从结果比较中可以得知,研究组40例产妇患侧乳房硬度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40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产妇治疗后患侧乳房硬度改善比较

组别/例

治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40

15

21

4

36(90.0)

对照组/40

9

23

8

36(80.0)

p

<0.01

3讨论

乳腺管堵塞、乳房肿胀等,是妇产科产妇常见病症之一,直接关乎着产妇甚至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临床观察表明,产妇乳房肿胀是产妇乳汁分泌不畅的主要原因。此外,乳房肿胀作为高发病症,对于产妇会造成生理层面上的巨大痛楚,疼痛难忍[4-5]。特别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护理,将会继发乳腺炎甚至更为严重。对于产后母乳喂养以及产妇自身健康具有较大危害。结合临床实践分析不难发现,本研究中2组80例,以及以往接收的产妇患者实际情况来看,乳房肿胀主要是因为乳房过度充盈所致。其中,包括奶水、血液等,再者就是水肿,以上属于三大诱因。此情形下,产妇乳房中间组织部位的乳腺管会受到压迫感,继而使得奶水不易流出。与此同时,乳房皮肤处于紧绷状态,典型表现就是乳头显得较平。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婴儿无法吸到奶水,同时也给产妇本人造成生理、心理双重压力。最大的危害性在于乳房内乳汁淤积,内部抑制因子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继而停止泌乳。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前及分娩后,强化乳房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意义重大。本研究中研究组40例产妇,采用疏通乳腺管手法按摩,旨在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改善产妇乳房肿胀,避免乳腺炎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最终保证母婴健康。目前,手法按摩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通过乳房按摩疏通乳腺,医护人员将正确的按摩手法示范给产妇或其亲密家人,促进乳汁分泌,有效刺激射乳反射。结合本次2组产妇不同护理干预下的临床疗效来看,疏通乳腺管按摩下的研究组40例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40例。

参考文献:

[1]杨亚兰,胡素平,韩慧玲.产后早期护理对避免乳房胀痛和促进泌乳的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6):2867-2868.

[2]许娟娟,陈浪,梁玮伦,等.手法按摩配合可调式负压吸引在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6):194-195.

[3]刘班.产后乳房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194.

[4]仇亚飞.产后穴位按摩对产妇乳房胀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4):175-177.

[5]王秀娟,张萍,李春华.产妇乳房护理中疏通乳腺管按摩法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0):120.